展望"十四五"|新理念描绘绿色新画卷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1-02-24 13:09:38 浏览()次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更是当代中国发展最动人的旋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三五”期间,全国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基因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美丽中国的绿色底色更加清新养眼。

  绿色理念融入国家战略和大国工程

  匠心独运丹青手,万里山河起宏图。

  “十三五”期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国一盘棋,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出了一个个国家重大战略,打通了区域协调发展“经络”,促进了各大区域板块良性互动,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这些国家重大战略的谋划实施过程中,绿色发展理念一以贯之,绿色发展导向旗帜鲜明,绿色发展要求清晰明确。

  长江经济带发展,绿色打底。清船清网,禁捕退捕,生物完整性指数不断回升;腾退岸线,污染治理,流域生态功能持续恢复……“十三五”期间,沿江省市推进生态环境整治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绿意渐浓。北京强力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治理“大城市病”;河北加快生态环境治理修复,白洋淀水质不断改善,功能逐步恢复;天津有序推进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项目,加快实施875平方公里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一带一路”建设,绿色为要。相关规划重点涉及的省份均将绿色发展置于突出位置,将转型升级作为重要发展战略。2019年,“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正式成立,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合作打造了更大更高的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绿色赋能。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实施东江、西江及珠三角河网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贯通珠江三角洲水网,构建全区域绿色生态水网;加强危险废物区域协同处理处置能力建设,强化跨境转移监管。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先行。河南围绕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启动八大标志性项目;陕西完成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面积2000平方公里;甘肃推进祁连山保护等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

  长三角一体化,以绿为媒。划定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探索路径和提供模版;成立长三角产业合作区绿色制造联盟,旨在以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主题,建立跨界联动的绿色制造服务平台,打造长三角地区绿色制造高地。

  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绿色蓄势。积极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热带雨林等国家公园;完善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严格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立健全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

  崇山峻岭竖立巍巍铁塔,悬崖深涧架起悬索大桥,茫茫戈壁建成光伏电站,千年冻土修筑高原天路……与国家重大战略相对应的,是一个个大国工程。

  在这些大国工程中,我们看到,绿色规划被放到重要位置,绿色施工被作为标准流程,绿色建材被广泛应用。

  “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如一条海上巨龙连接珠海、香港与澳门。离岸特长沉管隧道通风节能成套技术、照明节能成套技术、人工岛太阳能光伏应用等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建筑材料清洁采购和预制化等施工节能减排措施,让整个工程取得了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天安门正南46公里,金色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熠熠生辉。采用创新型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建设环境管理系统,减少“水、气、声”等污染排放;建设过程减少了近40万吨水土流失量,全场雨水收集率100%……大量创新技术的运用,使大兴机场成为我国重大工程建设的绿色样板。

  杭州湾内、长江口外,上海洋山深水港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作为新一代全自动化码头,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的运行采用了第二代港口船舶岸基供电、节能新光源、太阳能辅助供热等技术。船舶在停靠港口期间,接入码头的岸电系统,通过岸基电源替代柴油机发电,大幅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在重大国家战略和大国工程中,全方位、全过程融入绿色元素,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具体措施,在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环境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绿色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江碧水,东流不息。

  安徽马鞍山市,地处长江岸边的薛家洼生态园,过去这里集中着3家非法码头、7家“散乱污”企业,经过综合整治,已成为百姓亲江亲水亲绿的生态岸线和城市生态客厅。薛家洼的绿色转身,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剪影。

  “十三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协同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绿色日益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空间布局不断优化。

  不久前,重庆市发布《关于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

  “我们把全市划分为785个环境管控单元,其中优先保护单元479个,占国土面积的37.4%。未来,每个区域开展各类开发活动时,只要与数据系统进行对照,就可以直接判断选址选线是否可行,资源环境利用效率和污染物排放要达到什么水平等,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撑。”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温汝俊介绍。

  来自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长江经济带11省(直辖市)及青海省“三线一单”成果已经开始实施,其他19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线一单”编制已取得初步成果。

  用“线”框住空间和开发强度,用“单”管住环境准入。随着“三线一单”的编制逐步完成和落地,各地发展有了绿色标尺。

  ——结构调整效果显现。

  “十三五”以来,我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着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绿色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及集群,为拥抱“高精尖”产业腾出空间,为企业创造了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能源结构调整持续优化。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23.4%,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57.7%。截至2019年底,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48.1%,提前完成2020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

  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京津冀地区煤炭运输集疏港实现“公转铁”,截至2020年11月,京津冀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26.2%。全国累计淘汰黄标车、老旧车2400多万辆。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提升。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2021年央视春晚上,一群背着福袋的红色机器牛,踏着音乐节拍摇头摆尾,萌翻全场。这是以山东省青岛市某机器人公司产品为原型改造的智能四足机器人。

  “十三五”期间,山东不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5.1%,比2015年提高12.6个百分点,经济结构显著优化;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4万家,是2015年的3.5倍。

  各地的发展方式在转变,各行各业的发展方式也在转变。

  2019年,辽宁省11家矿山企业通过遴选进入国家绿色矿山名录。“绿色矿山建设是辽宁省转变矿业发展方式,实现矿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来一段时间,辽宁省将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实现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绿色矿业发展新模式,引领矿业转型发展。”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姜宏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十三五”期间,越来越多的地方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更坚定的态度,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动真格、在“发展”上见实效。

  绿色政策提供发展新动能

  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政策体系体现着实践主体的意志、愿望和目的,又是行动指南,直接关系到实践活动的成败。

  “十三五”期间,我国不断适应发展形势和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取得了积极成效。

  ——绿色探索发挥示范效应。

  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在福建、江西、贵州三省首批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十三五”期间,三省基于各自的生态优势和发展实际,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形成了90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

  福建先后出台《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福建省省直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文件,不断强化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考核,推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落细。

  江西建立生态保护、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三条红线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5.52万平方公里;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深入实施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26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贵州省委、省政府将河长制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全省4697条河流设河长22755名。此外,与云南、四川共同出资两亿元设立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基金,推动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实践、一次次创新,“十三五”期间,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率先构建生态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了一批基础性制度,对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绿色采购发挥导向作用。

  2018年4月,商务部推动有关协会和流通企业成立了“绿色采购联盟”,加快推进流通领域绿色采购工作。

  2019年2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出台《关于调整优化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执行机制的通知》,对政府采购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实施品目清单管理,依据品目清单和认证证书实施政府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

  “十三五”期间,我国陆续出台多项绿色采购政策措施,有效发挥了政府采购的导向作用,激励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研发、推广和使用。据生态环境部最新消息,截至目前,26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政府绿色采购比例已经超过80%。

  ——绿色税制激发内生动力。

  重庆理文造纸有限公司是一家距离长江较近的大型造纸企业,2018年缴纳环境保护税837万元。近年来,企业加大投入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排放的污染物进一步减少,2019年环境保护税下降到473万元。“通过设备升级、节能减排,不但有利于改善长江生态,也推动了企业自身发展,降低了税负,实现了社会、经济效益双赢。”公司财务经理李红梅说。

  “十三五”期间,我国初步建立起落实税收优惠与实施税收限制“双向用力”,资源开采、消耗、污染排放和进出口政策“四环相扣”,资源税、环境保护税、企业所得税等“多税共治”的绿色税收体系。各级税务部门与财政、生态环境等部门加强协作,用税收杠杆激发企业环保内生动力。

  ——绿色金融支持重大战略。

  2016年8月,《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出台,我国成为全球首个由政府推动并发布政策明确支持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国家;

  2020年7月,中央财政出资100亿元、基金首期总规模885亿元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成立,重点投向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绿化、能源资源节约等领域;

  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等多部门出台《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发展……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十三五”期间,我国的绿色金融正呈现出全面提速的良好态势。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加快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创新等一系列措施,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近12万亿元,存量规模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8132亿元,居世界第二。绿色金融资产质量整体良好。

  新任务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展现新作为。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我们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从全局高度、长远眼光思考谋划,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好支撑保障作用,脚踏实地、迎难而上,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