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发布《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程》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10-20 11:28:19 浏览()次

为科学规范湖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由湖南省发布的《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程》(DB43/T3224-2025)(以下简称《技术规程》)于10月18日正式实施。

作为湖南省首部针对农田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地方标准,《技术规程》系统规定了农田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原则、内容、指标、方法及工作流程,为全省农田生态保护提供了可操作、可追溯的技术规范。

《技术规程》由湖南农业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农业生态课题组牵头,联合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等多家单位起草,根据湖南丘陵山地农田的生态特征,突出“分类施策”理念,从统一监测标准、细化技术方法、构建完整体系三个方面实现实践指导。

《技术规程》对监测全流程进行了规范,从样区、样点、样线及样方的确定,到现场调查、采样方法,再到内业的样品处理、物种鉴定和数据分析,都制定了明确的操作规范。

《技术规程》详细列出了各类生物的监测指标与方法,如节肢动物采用样线法、陷阱法等,哺乳类监测运用红外相机法,土壤微生物检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等,并明确了监测频次,为科研人员和相关从业者提供清晰的技术指引。

此外,《技术规程》不仅涵盖监测技术内容,还包括前期准备、工作流程、监测档案管理等方面,形成了“准备—监测—分析—存档”的完整工作闭环,为开展长期、系统的农田生物多样性监测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长期监测农田生物多样性变化,可及时掌握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预警化肥滥用、外来物种入侵等潜在风险。《技术规程》中的多样性指数指数可精准反映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为农业绿色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课题组负责人王华介绍,《技术规程》还明确了监测队伍组建、档案管理等要求,鼓励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农户等多方参与,构建“监测—评估—保护”闭环体系。

下一步,湖南将进一步推动农田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通过科学监测数据揭示农田生态系统变化规律,为湖南省乃至全国的农田生态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助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编辑:邹祖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