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首个暗夜社区相关地方标准《暗夜社区光环境规范》(以下简称《标准》)在广东省深圳市发布,并将于3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由深圳市气象局提出并归口,由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深圳市天文台)联合深圳市市容景观事务中心、 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组织编制。
《标准》的出台,不仅填补了国内暗夜社区管理标准的空白,为暗夜社区的良性发展提供支撑,还为市民天文观测文化需求提供了标准依据。同时,将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暗夜社区的光环境,打造高质量的星空和银河景观,为深圳率先打造“暗夜经济+生态健康”的和谐发展模式提供标准依据,为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树立新时代标杆。
近年来,“科学防治光污染、有效改善光环境、再现浪漫星空”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和重视。2024年深圳市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高洁提出要聚焦全国首个国际暗夜社区的光污染问题,出台相应的地方法规规章;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王莲华提出要对上海天文馆周边环境进行暗夜保护,找寻降低光污染的科学方案。此前,深圳也发布了《夜间光环境区域限值》地方标准,印发了《深圳市光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23—2025年)》,为地方光污染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标准依据。
据了解,《标准》从暗夜社区夜空质量、光环境管理和社区管理要求等方面给出规范,规定了暗夜社区无光区域的夜空亮度不宜小于 19mag/arcsec2,天顶方向的目视星等宜≥5.0。同时,规定社区的经营者应响应和配合暗夜社区的照明管控,暗夜社区应不断推进照明整改和建设工作,科学合理管理暗夜社区的照明,防止光污染的产生,营造暗夜社区良好的光环境,助力我国首个国际暗夜社区的高质量发展,并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暗夜社区建设规范参考。
接下来,深圳市气象局将联合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新区管理委员会、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单位依据《标准》进行灯光改造、光环境管理和社区管理,持续进行光环境监测,优化暗夜社区夜空亮度。在暗夜社区天文观测信号融入照明联动机制,提升暗夜社区的光环境质量,努力构建“1小时星空银河圈”,让璀璨星光再现城市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