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10月1日施行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2-07-27 15:12:21 浏览()次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25日下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条例》相关情况。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是指北端为北京鼓楼、钟楼,南端为永定门,纵贯北京老城,全长7.8公里,由古代皇家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和居中历史道路、现代公共建筑群和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城市历史建筑群,集中展现了中华文明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伟大创造与杰出才能。

《条例》是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的重大成果。5月25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条例》,明确了谁来保护北京中轴线、怎样保护北京中轴线、如何让中轴线活起来、公众如何参与中轴线保护等内容。

对北京中轴线,《条例》规定,坚持统一规划、统筹管理、整体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对北京中轴线及其环境实行整体保护。具体的保护对象有——

北京老城布局,即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及“凸”字形历史城廓;

重要景观视廊,“银锭观山”、正阳门箭楼南望永定门等;

重要历史建筑,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天安门、天安门广场建筑群、正阳门、天坛、先农坛、永定门御道遗存、永定门等;

历史文化街区,地安门外大街、地安门内大街、前门大街、天桥南大街、南锣历史文化街区等;

历史河湖水系,金水河、筒子河、玉河、护城河、什刹海等;

不可移动文物及古树名木,正阳桥镇水兽、燕墩、天坛古树等;

传统文化,国家礼仪传统、历史管理传统、建造技艺传统、民俗文化传统等。

为保护北京中轴线,《条例》建立了一整套工作机制,如北京中轴线保护议事协调工作机制、北京中轴线保护专家咨询制度、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北京中轴线遗产资源调查和保护监测报告制度等,定期对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的执行情况,以及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展示、宣传等情况进行全面监测。

为更好“焕活”中轴线文化遗产,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条例》针对不同主体,规定了多种传承利用措施。

更多文化遗产将与市民群众“见面”。北京市将推动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向公众开放,鼓励单位和个人向公共文化机构捐赠实物、资料。鼓励高校院所、专家学者进行遗产价值研究,学校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保护区域内的居民开展民俗文化活动等。

开放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条例》提出,相关部门应统筹遗产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控制游览接待规模,合理调整和改善交通,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旅游品质,丰富旅游产品。保护对象作为景区向社会开放的,相关责任人应当确定合理的游客承载量,按照保护要求采取预约或者适时限流、分流等措施。

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指出,作为一名公民,可以通过以下渠道为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出力。

一是加入北京中轴线保护志愿者队伍;二是了解、学习北京中轴线相关知识信息;三是实地参观游览并拍摄分享北京中轴线美好风光;四是积极参与北京中轴线保护相关的教育教学、民俗文化活动;五是开发和举办北京中轴线保护的文化体验活动;六是对北京中轴线保护、修缮、展示、研究、交流和传承等活动提供资助;七是对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八是发现违法破坏北京中轴线的行为进行制止并监督举报。

根据《条例》,以下行为明令禁止,如破坏或损毁北京中轴线保护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古树名木;未经审批禁止在北京中轴线保护区域内进行工程建设;进行其他影响北京中轴线传统风貌、历史格局的活动等。

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北京今年将继续推进万宁桥修缮和环境整治以及地外大街环境整治、正阳门箭楼南望景观视廊整治等项目,还将研究利用完成修缮的钟鼓楼、正阳门、永定门以及腾退后的先农坛等文物保护单位及中轴线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改善周边环境,引导文物活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