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使得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减排概念迅速走红,大多数人从未关注的二氧化碳摇身一变成了“市场宠儿”。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和公众整体对双碳行业交易产品认知水平不高,仅有的了解更多集中在碳排放权或者碳配额及我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上,对最近几年交易更为活跃的全球自愿碳市场缺乏关注与了解。
因此,我们希望本报告可以作为我国自愿碳市场从业者的“红宝书”,帮助广大碳项目业主、项目开发商、中间商、交易机构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了解全球自愿碳市场发展现状,把握行业发展方向,最终实现项目碳减排收入与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双重收益。
报告部分内容如下: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中GHG逐年增加,温室效应愈发严重,现在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作为GHG的实际排放者,随着相关目标的提出,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面对相关碳减排指标,气候变化风险逐渐成为了投资风险中的重要一环。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人类限制GHG排放进入了新纪元。从成本与效率角度出发,为了帮助企业完成碳排放目标,全球碳交易市场应运而出。
在国家机构管理之外,市场上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由非官方碳标准信用量主导的非政策性自愿碳市场。由于其标准通常由国际非官方、非政府组织管理,因此自愿碳市场并不受《定都议定书》亦或是国家主管机构及有关政策的强力约束。即使在2021年全球经济整体困难的情况下,全球自愿碳市场却迎来了最为辉煌的一年,无论是签发量、交易量还是交易价格,都迎来了大幅上涨。根据世界银行《2022年度碳定价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全球自愿碳市场价值在2021年11月份创历史记录达到10亿美元。
纵观历史,全球自愿碳市场可以简单分为三个阶段。
图:自愿碳市海历史发展三个阶段
全球自愿碳市场
现状与挑战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爱依斯电力公司投资了非政府组织CARE在危地马拉的一个碳项目,并将该项目产生的碳信用用于抵消企业产生的GHG排放。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私营企业使用碳信用的案例。截止2022年3月,在全球范围内,共有主流碳标准自愿碳信用项目6081个。地理分布而言,一些地区贡献了非常多的碳信用,而其他地区则相对较少。事实上,自愿碳市场中一半以上的碳项目位于亚洲。
图:全球自愿碳项目数量及减排量分布
经历十多年起起伏伏的发展后,随着《巴黎协定》的签署及各国纷纷推出碳减排目标、商业化企业加速低碳转型,近几年全球自愿碳市场迎来蓬勃发展期。如果被用于抵消的碳信用越来越多,就能从侧面证明对该类型的碳信用需求正在不断增加。2016年至2021年,自愿市场碳信用用于抵消的数量大幅增加,并且增速在持续加快。短短5年,市场实际消耗量就翻了3倍。
图:近十多年来全球自愿碳信用签发量与注销量
自愿碳市场并非由国际或国家监管机构管理,而是由非官方碳标准组织负责运营与管理,因此其市场的稳定性取决于相关私营碳标准组织运营的可持续性及审核项目时的严格程度。业界有一部分人对碳信用的质量感到担忧;还有一些人认为自愿碳市场碳信用抵消排放量仅是减缓碳排放增加的一种补充措施,并不能减少整体排放;最后,自愿碳信用被用于企业自身气候目标需求之外的商业价值也亟需被认可。关于市场现状与挑战详细内容,请参见本报告具体章节。
全球自愿碳市场
重要趋势
过去,由于对项目未来的可持续性表现、保守的基准线和额外性等的担忧,合规碳市场历史上将大部分NbS项目产生的碳信用排除在外。如今,由NbS项目产生的碳信用已是自愿碳信用买家的首选,因此相关项目的开发也正快速增加。根据《巴黎协定》将全球变暖的增幅努力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自愿碳市场需要在2030年前增长到目前规模的15倍。而这也意味着,每年产生的碳信用量将至少由三分之二来自于NbS项目。
图:NbS项目的主要三种类型
随着强制性减排承诺的消失,在《巴黎协定》的时代,国际碳市场势必将迎来重大变革,碳信用机制会愈发重要。在《巴黎协定》推动市场“自愿化”的同时,该协定也对现有碳信用市场项目开发预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虽然《巴黎协定》第6.4条机制框架设计上与《京都议定书》的CDM机制类似,但新机制对于基准线选取方法的调整将会对碳信用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另外,对于可以纳入到6.4条机制的项目技术减排类型,即减少排放(比如能效提高项目)、避免排放(比如甲烷利用项目)、移除排放(比如碳汇项目),业界也在持续讨论中。关于重要趋势详细内容,请参见本报告具体章节。
全球自愿碳市场
参与主体
自愿碳市场本质上也是一个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因此按照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可以划分出两条利益关联链条。具体参与主体普遍包括以下角色。
项目业主,对减排项目有全面控制权和责任的个人或组织,或与其他个人或组织(即“其他业主”)一起对项目有全面控制权或责任的个人或组织。项目业主需要证明其对减排项目拥有合法所有权,并且具有控制和经营碳项目活动的合法权利。
第三方审核机构,不同的碳标准对于第三方审核机构的称呼不尽相同,例如CDM将其称之为指定经营实体(DOE),而VCS将其称为审定/核证机构(VVB),但其所做的工作大致相同,即按照碳标准的规则和项目选择的方法学,审定项目计划文件或核证已实施项目是否按照监测计划产生了预期中的GHG减排量或移除量。
项目开发商,碳减排项目开发商并不是项目申报流程中的必要相关方,但通常由于碳项目申报流程繁琐,涉及减排技术复杂,申请前期风险大等原因,在项目进行技术开发的过程中,项目业主往往会找寻经验丰富的项目开发商,委托其代为开发项目。
碳信用卖家,涵盖项目业主,他们往往拥有“一级”碳信用,有时也包括“一级半”碳信用的项目开发商,当然也包括“二级”碳信用交易商等个人或实体。
碳信用买家,除了市场中的中间交易商之外,大多数自愿碳市场中碳信用的终端用户是自愿参与气候缓解以抵消其GHG排放或实现更广泛企业气候目标的私营公司。有时,政府、NGO和个人也会购买自愿碳市场的碳信用来抵消其航空、会议、活动、产品或服务发生时带来的碳排放。
当地社区/居民,指碳项目所在地的社区、居民、土地所有者和其他参与碳项目的利益相关方。他们在碳项目中会全部或部分涉及下面四种权力,分别是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及碳权。关于市场参与主体详细内容,请参见本报告具体章节。
全球自愿碳市场
项目流程
碳信用来自于碳项目。碳项目的技术开发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碳信用的生产流程。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碳项目的技术开发流程非常复杂,特别是考虑到碳项目技术类型包罗万象,如何在较长的技术开发时间周期内识别并管理好技术开发风险,直至碳信用生产出来,是一门真正的“碳学问”。关于项目流程详细内容,请参见本报告具体章节。
图:碳项目流程
全球自愿碳市场
市场焦点
重复计算,当一吨减排量被计入多个目标、指标或承诺时,就会发生重复计算,从而影响环境完整性与减缓目标的达成。重复计算可能发生在不同核算系统之间(例如企业核算与政府核算重叠)或同一个系统内(例如同一个碳标准下的不同碳项目会多次计算统一吨减排量)。
碳信用质量,碳信用本质是减排项目的GHG减排量或移除量。高质量的碳信用通常代表通过碳减排活动实现的GHG减排量或移除量是准确且保守的。并且,那些能够产生高质量碳信用的碳项目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当地社区和生态系统的气候、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关于碳信用质量详细内容,请参见本报告具体章节。
图:高质量碳信用主要特点
作者系中国力鸿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事业部总经理
原题为:中国力鸿检测发布《全球自愿碳市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