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货运行业绿色转型成为助力交通运输领域减污降碳、推进“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但在加速清洁化和低碳化的进程中,货运行业正面临着能源结构优化、技术路线选择、运营模式升级等多重挑战。近日,“绿色货运新路径:产业链协同与场景化减排方案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代表围绕不同货运场景的绿色转型实践、现实挑战与发展方向深入研讨,为绿色货运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作为城市配送“主力军”,轻型货车持续推进绿色化
轻型货车作为城市配送的“主力军”,承担着70%以上的城市末端物流需求,其绿色化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拥堵、空气质量和整个物流体系的碳足迹。
北京物流商会会长、北京菜篮子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明表示,“轻型货车绿色化已从概念推广迈入落地深耕阶段,形成了三大典型实践方向,一是能源结构转型,新能源车辆加速替代传统燃油车。二是运营模式创新,降本增效与绿色减排协同发力。三是技术赋能提效,数字平台驱动全链路减排。从实践成效看,轻型货车绿色化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于构建了‘政策引导、企业主体、技术支撑、产业链协同’的生态体系。”
“公路货运在我国货运体系中占据基础性地位,今年前三季度公路货运量达319.1亿吨,同比增长4.9%,彰显了其强劲韧性。同时,新能源商用车快速发展,2025年前10个月国内销量达64.90万辆,同比增长60.20%,成为绿色货运的重要支撑。” 中国汽车报社总编辑桂俊松介绍道。

但当前绿色货运发展仍面临区域协同不足、产业链协同机制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挑战,需要全产业链协同发力。例如,电池续航、载重限制和补能设施不足制约运营效率,北方冬季续航缩水、保险费用高、二手车残值低等问题尤为突出。对此,行业各方积极探索解决方案,比如车企聚焦场景适配,开发冷链、商超等细分领域定制化车型,通过轻量化设计与能耗优化平衡续航与载重矛盾等。同时,业内呼吁加快统一换电标准、完善成本分担机制,通过电池银行等模式降低企业初期投入,助力城市物流配送绿色转型提质增效。
三重关键推力加速短途重载运输绿色转型
当前,在钢铁、冶金等短途重载领域,新能源重卡推广应用成效逐步显现,政策驱动、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成为关键推力。
在亚洲清洁空气中心环境项目主管王悦看来,“超低排放改造和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理形成了政策基础,而小电量车型在续航、运载与成本间找到了平衡点。降本是促使新能源重卡应用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重要抓手,对此,降低中小电量车型的能源支出、推动换电车辆和换电站协同规模化发展,以及缓解‘亏吨’问题,将显著提升电动重卡的经济性,进一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这对解决行业共性难题提供了明确方向。”
不过,现阶段新能源重卡向焦化、水泥等非连续生产企业推广仍面临阻碍,这类行业运输量小、生产不稳定,基础设施投资与运营难题亟待破解。业内专家表示,政策层面需保持稳定,同时推动建立资源整合大平台,吸引更多资本与渠道参与。此外,运输企业结合场景需求选择技术路线,在固定短距离场景发挥电动重卡优势,与燃油车、天然气车形成互补,通过务实选择提升运营效益,推动短途重载运输领域绿色转型持续推进。
会上,金鼎重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鉴庆国表示,钢铁企业清洁运输转型既是政策要求,也带来了实际效益。“作为首批A类企业,我们通过电动化改造不仅满足了环保要求,还提升了运营效率。目前正尝试将电动重卡应用从中短距离向300-500公里范围拓展,这需要补能网络和运营模式的进一步创新,为行业探索更长距离电动化运输提供了实践参考。” 鉴庆国说。
中长途干线运输持续攻坚绿色转型难点
从短途重载到跨区域流通,中长途干线运输常因运距长、工况复杂、环境多变,成为绿色货运转型中难度最大、挑战最集中的领域。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张少君表示:“中长途干线运输场景复杂,单一技术路线难以满足所有需求。政策设计需要更加精细化,针对不同运距、不同货类、不同区域特点制定差异化方案。”
重卡物流行业对成本和效率要求极高,在与会专家看来,目前重卡在资源性运输、高频短途场景渗透率已近35%,600公里以上新能源化拐点已至。未来3—5年纯电、氢能、气电、油电等技术路线将多线并存,车企加大布局力度,针对煤炭、港口、快递快运等不同场景推出适配产品。
“氢燃料电池重卡在北方中长途场景具有独特优势。十分钟补能、700公里续航能力较好满足了干线运输需求,且不受低温影响。但目前制约因素在于产业链配套,需要国家层面规划氢能走廊,推动制、储、运、加协同发展,这一判断为氢能在重卡领域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清晰思路。” 荣程新能集团荣程智运公司总经理涂安利表示。
但当前中长途电动重卡推广仍面临系统性挑战。车辆技术稳定性有待提升、补能网络建设成本高昂、高速服务区电力容量不足等因素共同制约了规模化发展。与会专家建议可通过多部门协同,选择典型线路开展示范,探索可行的商业模式,这一解决方案对突破行业转型瓶颈具有实践价值。
绿色货运是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已迈入实践落地关键阶段。未来需持续强化政策引导、加快技术创新、完善市场机制,聚焦不同场景需求精准发力,凝聚产业链协同合力,破解基础设施、成本效益等突出难题,推动货运行业向清洁化、高效化稳步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