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经济”近年来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3年年会正在举行。近日,2023年专题政策研究报告《面向碳中和的可持续蓝色经济》(以下简称《蓝色经济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
海洋经济估值巨大
“蓝色经济”,涵盖了与海洋广泛关联的传统行业和新兴产业,如海洋能源、海产食品生产、滨海旅游和海洋生物技术,它们与海洋、海域和海岸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同时,它们又通常被分为两个支柱,即基于海洋的产业经济活动的总和,以及由海洋生态系统提供的资产、商品和服务。
从海洋经济到蓝色经济,叫法有所变化,要求也在变化。蓝色经济的概念对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强调蓝色经济的可持续性,《蓝色经济报告》采用“可持续蓝色经济”一词,突出强调在开展蓝色经济活动时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
海洋和海岸带为广泛的经济活动创造了条件,也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供了巨大的机遇。目前,全球海洋经济的估值为每年2.5万亿美元(UNCTAD,2021)。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在2021年和2022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分别为3.8万亿和3.9万亿人民币,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据经合组织(OECD)的预测,到2030年,蓝色经济在增加值和就业方面都有可能超过全球经济的整体增长。因此,海洋经济为创新、就业和经济增长提供了长期潜力。
当前阶段,不论是在国际层面还是国家层面上看,海洋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都至关重要。据Friedlingstein等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研究专家在2020年发布的研究成果显示,在1850年—2019年间,海洋吸收了约37%的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
因此,海洋是持续的碳汇,更为各地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一系列潜在的基于海洋的气候缓解方案,包括海洋经济中的二氧化碳移除(CDR)和减排(低碳转化)。比如培育“蓝碳”等碳高效生态系统,利用海洋固有的能源潜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航运等海洋活动的碳足迹,利用海底储碳的能力,在海洋生产中对碳的再利用,以及调整渔业供应链和人类对水产品的消费朝着低碳方向发展。而这些活动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培育若干新的海洋经济行业。
可持续蓝色经济转型,机遇在哪些行业?
我国是全球海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的重要参与者。2022年,我国海洋工业生产总值达38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如何利用好海洋资源?如何维系良好的海洋环境?中国乃至全球海洋经济的现有模式如何向可持续蓝色经济转变?这些都将是巨大的挑战。
《蓝色经济报告》指出,海洋矿产资源和海上油气业、海运、海洋可再生能源(ORE)、食物生产和其他供应链,以及离岸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这些行业将可能在海洋经济向可持续蓝色经济转型中获得重要机遇。
比如,海洋可再生能源已逐渐成为国际社会较为关注的新兴行业之一。对许多沿海和岛屿国家来说,海上风能、潮汐能、波浪能、太阳能和氢能是显著提高其可再生能源能力的“金钥匙”。
再比如,减少捕鱼量,或者提高拖网渔船发动机的燃料效率,也可有助于减少碳足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与使用灯光吸引鱼群相比,通过使用更有效的发动机、更大的螺旋桨和更好的船形,采取船体改造、降低速度和使用高效的LED灯等措施,可减少10%—30%的船舶排放量。
据亚洲开发银行和中国科学院估计,中国近海沉积盆地的地质结构中,理论上有5000亿—8000亿吨的二氧化碳储存潜力。因此,如果推行积极的产业政策,鼓励低碳投资,我国离岸CCUS将会取得不错的社会经济效益。
此外,《蓝色经济报告》还就如何发挥碳中和与可持续蓝色经济之间的协同作用给出相关建议,如构建和完善以可持续性为导向的海洋经济核算和统计框架,准确全面地核算海洋产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仅如此,报告还建议促进海洋和碳中和相关的科学、技术、教育、投资、贸易等领域的全面国际合作,尤其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来扩大合作,以此作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广泛合作关系的基础。
如今,海洋经济在航运、渔业和碳氢化合物开采等传统领域之外的新领域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如何不以牺牲海洋的长期繁荣为代价,充分发挥出海洋在调节气候、为各种海洋动植物提供重要栖息地等方面的关键作用,积极推进海洋经济向“蓝”迈进,将是不少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机遇与挑战并存,是海洋经济可持续转型的现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