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时期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传家宝,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有效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也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尽责本领、强化担当作为的有效途径。
中共中央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围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方面的差距和不足,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中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
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如何更好统筹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需要我们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调查研究能否捞到活鱼,关键取决于是否瞄准问题导向的靶心下足真功夫。只有抓住了问题根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只有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摸清摸透,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调查研究不仅能帮助我们找准问题,还能让我们找到解决之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基层是创新、创造的前沿阵地。解决生态环境重点难点问题要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
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一些地方探索实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机制,实现了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共赢。如何破解乡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看得着”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着”问题?一些地方的机构编制部门会同生态环境部门推动建立乡镇生态环保办,打通了生态环境保护“最后一公里”。针对施工企业扬尘不会管的问题,一些地方编写工地扬尘管控要求“顺口溜”印发施工企业,破解了工地扬尘不会管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坐在办公室碰到的可能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要带着问题从深入调查研究中汲取养分,把基层创新创造的鲜活经验做法总结提升固化为制度机制,不断优化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调研工作中,要以“空杯”心态,放下身段,虚心请教,亲耳听原声、亲眼看矛盾问题最多的地方、亲身感受急难愁盼,收集沾露珠、带泥土、冒热气的群众建议,从建议中捕捉闪光点和“填充料”,真正把调研成果提炼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锦囊妙计。
编辑: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