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如何推动能源电力绿色低碳发展,这个城市有了明确规划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2-07-25 12:07:53 浏览()次

 

  电力作为支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能源产业,是城市运行的重要生命线。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近日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以能源电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以科技赋能助力电力高质量发展为支撑,构建安全韧性、绿色低碳、能力充足、智能高效的新型电力体系,为实现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有力保障。

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规模进一步扩大

清洁高效、绿色低碳,是《规划》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要坚持电力绿色低碳发展,逐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稳步实施电能替代,促进电力供给和消费端结构升级,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

到2025年,北京电网结构更加优化,安全韧性不断增强,电力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规模进一步扩大……《规划》明确了2025年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

电源结构方面,到2025年,北京本地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33万千瓦(含应急备用电源),可再生能源装机435万千瓦,占总装机比重提高到28%左右。外调绿色电量3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21.4%左右。电能替代方面,2025年末,全市充电桩总规模达到70万个,换电站规模达310座。平原地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平均服务半径小于3公里。

展望2035年,全市基本实现无煤化(应急除外),绿电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35%以上。

构建安全、低碳、绿色能源保供体系

为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双碳”战略目标,着眼首都功能定位,《规划》部署了八项主要任务,以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和高可靠韧性电网为目标,夯实保供基础,增强调峰能力,构建安全、低碳、绿色能源保供体系。

加快实施“六大阳光工程”,围绕城镇建筑、基础设施、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等领域,开发“光伏+现代产业”、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等分布式光伏项目。在构建多元供电体系,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当面,《规划》以到2025年“碳排放稳中有降”为目标,进一步优化电源结构,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出大力推进官厅、青灰岭等集中式风电项目扩建扩容;结合低碳园区、零碳村庄,试点推进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加快推进大兴、顺义垃圾焚烧发电,高碑店、小红门等再生水厂污泥沼气发电项目建设。

同时,积极引进外埠清洁电源,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能源合作,有序布局周边可再生能源基地,积极推进环首都风电基地建设,支持晋蒙等区域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探索建立“域外资源开发、绿电定向输送、本市定向消纳”的绿电进京新模式,逐步提升本地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水平。到2025年外调绿色电量达到300亿千瓦时。

在增强电网调节能力,提高系统运行水平方面,《规划》鼓励运营商参与充电桩智能化升级改造,推进居住区、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公交场站、物流园区等场景有序充电,引导车辆有序充放电,增强新能源消纳能力与电力保障能力。聚焦商业楼宇、工业园区等领域,积极拓展用能诊断、能效提升、多能供应等综合能源服务,以能效提升、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为重点,推动公共用能领域节能降耗。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还立足北京市“碳中和”近期目标和愿景目标,以“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为抓手,构建新型电力消费结构,不断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升终端电气化水平,实现能源消费转型升级。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实现山区采暖无煤化。力争到2025年,全市充电桩总规模达到70万个,换电站规模达到310座,平原地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平均服务半径小于3公里。有序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加油站向充电站、换电站转型。推动在“三城一区”等区域建立充电示范区,构建乡镇公共充电基础保障网络,满足农村农民、乡村旅游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编辑: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