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碳核查,难吗?需要什么条件?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2-04-01 21:11:02 浏览()次

日前,生态环境部通报中碳能投等机构碳排放报告数据弄虚作假等典型问题案例,社会广为关注。伴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碳交易相关市场愈发火热,一些个人、机构跃跃欲试想要参与进来。那么,入行碳核查难吗?需要哪些条件?对此,本报记者对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孙永平进行专访。

中国环境报:作为一名碳核查人员,有哪些基本的要求?

孙永平:核查工作中,需要很多专业知识,而且行业的差异性很大。不同的行业,需要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员去核查。核查人员需要对企业的工艺流程、行业基本知识较为全面地掌握,这样才能确定参数是不是准确,核算范围是不是精准。

现在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只有电力行业,而电力行业相对来讲工艺流程比较简单,而且标准化程度比较高,差异性较小。相比之下,化工行业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当全国碳市场扩展到其他行业的时候,那对核查人员的要求就会更高。

中国环境报:碳核查工作一般在时间上有怎样的安排?

孙永平:举个例子,现在是2022年,企业首先要对上一年,也就是2021年的碳排放情况提交报告。相关部门收到报告后,通过政府采购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报告真实性进行核查。若今年6月底前要完成上一年度碳配额所有工作,那么3月之前企业要提交排放报告,3月到5月碳核查机构就进厂核查,并向政府出具核查报告。所以核查业务往往集中在3月到5月这两个月。

全国碳市场2000多家企业都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核查。这样的话,核查机构往往在核查期内人手不够,但在非核查期人手又比较多。因此核查机构需要保持适度规模,否则成本太高。有些核查机构就会采取外包形式,导致一些核查报告的质量下降。

中国环境报:成立一家碳核查机构的门槛高吗?有哪些具体要求?

孙永平:碳核查机构就是一家企业,它的设立门槛和一般企业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在机构具体承担核查业务时,各省对核查机构的要求并不相同。例如注册地、注册资本、核查资质、办公场所、从业人数等,各省并不一样,没有统一的标准,更多是由各省主管部门进行把握。这就导致我们的核查机构五花八门、有大有小,有专业的,有不太专业的。

中国环境报:对于碳核查行业良性发展,您有怎样的建议?

孙永平:核查不能保证精准,会对整个碳市场的碳定价功能造成巨大冲击,因此核查精准是整个碳市场运行最重要的基础。首先,我们应该在第三方的基础上引入第四方,对第三方做一些审核,目前来看是有必要的。

其次,我建议把核查机构的规模进行适度的集中,让企业有更好的良性发展。这样的话,企业才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品牌,自己也会更好地储备相关专业人才。当然也不能太过集中,当企业自身实力过大时,它就会谋求高利润,所以还是要保持一个适度的市场结构。

此外,应该把核查人员纳入一体化管理,我们既要管核查机构,也要管人。如果说存在严重违反相关原则和法律的核查人员,就应该终身禁止其从事核查业务,或者禁止几年,核查人员也应该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提高职业道德水准。

最后,我觉得要加强行业自治。核查行业对它自身问题最清楚,是不是可以由相关部门指导建立一个协会,由这个协会对它的会员、它的机构进行管理。行业乱象多,市场中没有人会从中获益,行业自治对行业内任何人来讲是重要的。通过自治实现行业自律,最终促进行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