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日前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进一步发挥部企各自优势,共同推进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卫星整体技术提升和遥感应用技术发展,推动生态环境监测向天地一体化、自动智能化方向发展。
将数字技术和数字化手段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度融合,有助于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体系,为提高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撑。11月16日召开的生态环境部党组会议也指出,生态环境系统要切实提高数字经济思维能力和专业素质,以数字化助力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正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来说,以数字化赋能生态环境治理,既是顺应新形势下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也能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提供支撑,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新的方法路径。
近年来,以数字化赋能生态环境治理的创新实践遍地开花,有力促进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平稳有效运行, 围绕碳排放监测与核算,绿色低碳技术、节能减排及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等领域的产学研探索和数字化管理渐成趋势。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充分发挥数据共享功能,在今年8月发出首张辐射安全许可电子证,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推动制度创新,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浙江省依托数字化改革,创新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模式,发现并整治了一大批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态环境部11月22日通报的优化执法方式第五批典型案例中,就包括温州利用无人机查处非法洗砂点偷排废水废渣的案例。这种通过强化科技手段应用,推进现代化技术辅助生态环境执法的方式,能够实现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精准打击,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执法效能。
当前,在一些领域,数字化手段对生态环保工作的支撑作用仍有待挖掘深化。比如,大数据平台建设和污染溯源解析等监测数据深度应用水平有待提升;区域、流域间生态环境问题存在数据量大、信息独立、上下游难协同等治理难点,传统的环境治理技术无法高效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也对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出要求,包括构建服务型科技创新体系。组织开展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规范布局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广生态环境整体解决方案、托管服务和第三方治理。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体系。加强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组织开展百城千县万名专家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
数字化浪潮奔涌而来,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就要深刻认识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意义,乘势而上,加快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生态环境治理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让社会公众在环境善治和质量改善中,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