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绿色供应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1-10-20 13:56:58 浏览()次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绿色供应链体系所提供的优质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标志。建立绿色供应链体系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对于推动“两山”理念创新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

  生态产品类型繁多、属性特征差异巨大。目前,生态产品的内涵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狭义的生态产品指人类需要的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宜人的气候等自然要素。广义的生态产品除了包含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等自然要素之外,还包括通过绿色制造、降耗减排、废弃物回收利用等途径生产出来的绿色有机食品、生态工业品等劳动产品。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生态产品是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和人类社会生产共同作用提供给人类社会使用和消费的具有绿色生态特征的终端产品或服务。

  提供生态产品是绿色供应链的基本要求。绿色供应链是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一种现代管理模式。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要求产品从设计、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全过程,环境影响最小化,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在理解生态产品含义的基础上,可以看出绿色供应链上游的供应端最初产物就是通过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制成的优质生态产品。没有生态产品的供应端,绿色供应链就彻底失去了绿色属性和运转意义。

  构建的绿色供应链体系是包含供应端、物流端、消费端、回收端、数据端在内的“五端”闭合链条。完善的绿色供应链体系以生态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为逻辑主线,全面考虑整个过程中企业、消费者、政府、自然环境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实际上,生态产品价值在绿色供应链“五端”运转过程所包含的很多隐性价值并没有彻底显现出来,因此,绿色供应链体系中优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核心内涵就是使隐性的、潜在的生态产品价值得到显现和认可。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挑战

  绿色供应链体系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仍然面临挑战。

  第一,缺乏生态产品的统一行业标准。一般来讲,绿色供应链体系中优质生态产品有三种类型,包括生态农业产品、生态工业产品以及生态文旅产品。第一类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下的水源、优质土壤、有机肥等等生产的农业产品的绿色、有机、生态的性质是比较明显的,而且国内有些地方已经出台了生态农业产品团体标准,对于生态农业产品的标准有了明确的界定。但是,第二类生态工业产品和第三类生态文旅产品是比较难界定的。工业制造的产品,汽车、手机、电脑等由于产业链供应链过长,很难追溯路径全程的绿色属性。生态要素蕴含美学价值、文化价值,这对不同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很难做出一致的价值判断。因此,建立生态产品的统一行业标准是绿色供应链体系中优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亟须解决的问题。

  第二,缺乏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绿色供应链体系中的生态产品价值估算非常复杂。优质的生态产品仅仅是绿色供应链体系供应端的产品,而消费端才是完成优质生态产品使用价值与价值交换的重要环节。从供应端到消费端是包括了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等环环相扣的环节,在每个节点上都是一次价值的增值过程。不同的生态产品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不存在可复制的规律,那么不同的生态产品的价值到底以何种标准实现很难精准核算。除此之外,不同地区的绿色供应链体系所提供的生态产品的核算方法、核算内容以及数据来源等也存在很大差异,导致精准的生态产品价值难以量化。因此,没有科学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很大程度上给绿色供应链体系中优质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带来困难。

  第三,缺乏生态产品供需精准高效的对接能力。虽然当前社会信息化程度高,互联网向物联网转型,万物互联互通成为绿色供应链的新优势。但是,我国绿色供应链体系整体上仍处于低效率运行状态。一是由于生态产品在绿色供应链中各环节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各环节的内部以及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密切,导致绿色供应链运转效率低下。二是缺乏供需双方的信息平台,信息流动阻力大,供应端和消费端呈现分散难以整合的特征,无法快速将优质生态产品在供应端和消费端形成精准高效的匹配。这也导致生态产品在物流端存在很多无效流通,流通次数增多间接提高了流传成本,阻碍了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

  第四,缺乏合理的生态产品利益导向机制。为了保证绿色属性和优良品质,优质生态产品会具有较高的生产成本。生态产品很多隐性的、潜在的价值并不能被直观地感受到,在消费端所呈现的只是价格会明显高于同类不具有绿色属性的产品。这不仅意味着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者承担着巨大的利益风险和较低的收益回报,甚至还会影响生态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从而致使绿色供应链“解链”“断链”。因此,亟须探索构建覆盖绿色供应链体系各个环节的优惠性政策和激励制度来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实现绿色供应链体系中的生态产品的价值,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绿色供应链体系中生态产品的标准和各环节监管体系。一是在供应端要注重对产品的筛选,建立绿色供应链产品的准入标准,健全包括生态农业产品、生态工业产品、生态文旅产品、绿色包装、绿色物流等方面的系统评价标准。二是建立起一套信用评估与监督机制,引入专业化生态产品评估团队,对于符合标准的产品予以供应链的准入,并积极塑造品牌、全力维护品牌以及大力推广品牌。三是建立绿色供应链体系绿色资源数据库,包括绿色产品库、绿色项目库等,开展严格甄选与审查,系统摸清绿色供应链体系中绿色资源家底,全面、动态、深度开发各类绿色资源数据,避免形成彼此分离的“数据孤岛”。梳理形成可供定期追溯和更新的优质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并实施动态监测。这是绿色供应链体系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第一步。

  第二,建立绿色供应链体系中生态产品价值的核算体系。一是按照“全国一盘棋”的思路,建立全国统一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和标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市、县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探索开展项目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二是基于绿色供应链体系的特点,考虑不同类型生态产品商品属性,将生态产品的生产过程成本化,探索建立科学的、统一的规范标准,确定不同类型生态产品的核算方法和技术规范,探索建立体现市场供需关系的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三是充分利用绿色供应链绿色资源数据库,利用大数据超强的分析能力创新核算方法,创建生态产品价值自动核算平台。

  第三,建立绿色供应链体系中生态产品的精准高效供需机制。绿色供应链的精准高效运转,才能实现优质生态产品的价值最大化。一是在绿色供应链体系的供应端、物流端、数据端、回收端加快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将优质的生态产业化项目交给高水平和优秀运营管理的团队去运作,提高全链业务水平。二是推进要素升级,鼓励技术创新,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绿色供应链体系中的应用,实现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物流模式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提高经济效率。三是建立信息数据共享平台,直接联通供应端和消费端,降低优质生态产品流通的盲目性,实现优质生态产品精准供需匹配。

  第四,建立绿色供应链体系中生态产品的利益导向机制。在利益优先的市场竞争和选择下,绿色供应链体系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要财政、金融等政策的大力支持。一是政府应当通过政府绿色采购、出台保障政策、搭建绿色平台等方式释放强烈信号,激发企业构建绿色供应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努力培育优质生态产品需求端,积极出台一系列有效的公众消费激励方案,进一步壮大培育新型消费模式,不断引领消费向优质生态产品升级。三是优化财政支持,建立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探索有利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财政税收制度和绿色金融政策,激励更多企业融入绿色供应链体系。

  第五,建立绿色供应链体系中优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引导机制。绿色供应链体系中优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必须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个人等多元主体。具体来讲,一是要完善考核奖惩制度。考核是引导党政干部领导是否真正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的考核,有助于调动领导干部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积极性。二是完善信用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信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增加出错、违规、犯法的成本,减少纠偏、纠错、执法的成本,促使绿色供应链体系中各个企业都在利益的驱使下,自觉遵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本要求。三是建立公众参与平台。引导塑造公众购买优质生态产品的意识,公众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平衡各方诉求,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端,减少决策失误。

  赵建军系南开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徐敬博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20级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