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塑限塑应准确把握方向与目标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0-12-15 12:00:03 浏览()次

 “2020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及餐饮外卖和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今年年初,我国加强版“限塑令”对部分地区作出明确要求。

  临近2020年底,我国多个省市(区)在推进“限塑令”方面加快了脚步。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季君晖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市出台相关塑料污染治理政策法规。

  浙江、河南扩大试点范围,京版“限塑10条”变化较大

  今年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改环资〔2020〕80号,以下简称80号文)。随即新一波限塑浪潮蔓延至全国各地。从3月19日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 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第一批)》的公告,到11月23日湖南省发改委和湖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湖南省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持续近一年的限塑浪潮与以往相比有何不同?

  “就目前出台的相关文件来看,涵盖范围比80号文要求更广。比如在浙江,80号文只对杭州、宁波做出要求,但浙江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等9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办法》加入了第3个试点城市绍兴。在河南,80号文只对郑州做出要求,但河南省印发的《加快白色污染治理促进美丽河南建设行动方案》加入了洛阳、濮阳、许昌三市。” 季君晖说。

  此外,上海新版限塑令着重强调塑料制品的源头减量、循环使用、再生利用和环保处置,从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明确提出分阶段目标和系统性治理要求及任务措施。

  季君晖表示,目前来看,我国多数省市都以80号文为基础,结合各地实际,发布相关政策意见,其中北京发布的新版限塑令变化较大。

  11月10日,北京市发改委等部门就《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0—2025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与以往限塑令不同的是,京版“限塑10条”为北京市餐饮、外卖平台、批发零售、电商快递、住宿会展、农业生产等六大行业治理塑料污染规定了时限和步骤,对每个行业对标整改提出了严格要求,以加大减塑力度。

  京版“限塑10条”不仅加强对堂食的管控,还针对外卖平台明确了更多鼓励措施。如在2021年底前,北京市鼓励外卖平台在点单环节设置“无需餐具”等选项,并给予积分等形式的奖励,鼓励通过发放平台“专属绿色优惠券”等措施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选择。此外,网购环节也将“减塑”。相关规定明确,到2020年底,北京全市邮政快递及电商配送网点“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要达到90%,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要达到95%以上。

  “可降解”是高频词,但不是“万灵药”

  加强版“限塑令”来了,“可降解”一时成为各地出台文件中的高频词。

  什么是可降解材料?可降解塑料是指在保存期内性能不变,使用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能降解成对环境无害物质的材料。这类可降解材料是在热力学和动力学意义上均可降解的材料。按降解的外因因素来分,可分为光降解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等。

  那么,可降解塑料是治理塑料垃圾的“万灵药”吗?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海洋项目专家杨松颖告诉记者:“近年来,像生物塑料这样的可降解材料变得受欢迎了,不论是生物基塑料(bio-based plastic)还是生物降解塑料(biodegradable plastic),其需求在不断增长。但我们应当注意,这些塑料同样有其局限性。”

  一般而言,可生物降解塑料袋使用天然材料制成,如用玉米淀粉、木薯根、甘蔗等可再生资源制成,或由糖和脂质经过细菌发酵转化形成天然聚羟基脂肪酸(PHA)。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降解需要高温条件。“可生物降解”这种说法可能会让消费者误认为这些袋子可用于家庭堆肥,或者能够自然而然地在环境中迅速分解,实际上大多数可生物降解塑料只能在高温下分解。目前,只有焚烧厂才能满足这些条件,自然环境中很少能实现。

  WWF最近发布的净塑自然研究报告《中国塑料包装再生现状白皮书》,梳理了中国塑料回收和再生行业中关于塑料包装物产业链的回收和再生现状,评估了垃圾分类对于塑料回收再生带来的影响。报告显示,塑料袋的可降解替代品与不可降解的材料相比,其价格是后者的3倍以上。可降解替代品的经济性是现实挑战。

  报告指出,目前针对塑料袋、纸袋和可堆肥塑料袋的比较有不少研究。在环境影响表现方面,塑料袋质量轻,和纸袋相比,其生产过程中能耗和水耗较少。纸袋作为替代品,其溶水性好,不易对动物产生缠绕、构成生命威胁。而其他替代产品如无纺布袋,须重复使用10次以上甚至百次以上才能起到替代作用。

  “我们不能一看到可降解,就与环境友好划等号。当前,替代技术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以市场上贩售的可降解塑料餐具为例,绝大部分仅能在工业堆肥条件下处理才能够实现降解,随意丢弃或者进行垃圾填埋并不能达到预定的降解效果,如果进行焚烧处理则与普通塑料无异。国内现有的废弃物管理体系没有对可降解塑料进行分类处理的机制,也缺乏相匹配的工业堆肥设施;只有在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情况下,可降解塑料才能发挥应有作用,国内目前处理条件尚未成熟。” 杨松颖说。

  可降解塑料成为大自然循环系统的一环,能否期待?

  目前,可降解塑料替代一次性塑料的风潮正在兴起。但WWF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可降解塑料年产量为40万吨,远不能满足其作为替代性材料的需求。此外,可降解塑料在工艺和性能上仍需不断完善,以满足环境和供应的要求。

  “由于生物可降解性完全取决于最终的环境条件,并且难以预测,因此任何类型的塑料都不应大量进入自然环境。” 杨松颖表示,不要试图让大自然循环系统回收塑料,而应该让塑料在循环经济中被重新定义价值。材料性能需要改革,替代技术可以升级,但必须与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延长塑料产品使用周期以及加强塑料制品管理等举措并行。

  12月1日起,《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海南进入“全面限塑”阶段,将正式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饮具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使用。

  目前,海口市部分商超已提前试用全生物降解塑料袋,农贸市场将全面停用传统塑料袋。与传统塑料袋相比,全生物降解塑料袋上面还多了一个二维码。

  “这个二维码也是电子监管码。扫描后,你可以快速识别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真假,获取这一塑料袋的生产企业、批次、成分等信息。而且在一次性餐具的最小销售包装上也可以找到这个二维码。” 季君晖告诉记者。

  海南省已经率先迈出一步。限塑令还将在全国更多省市发挥作用,改变国内乃至全球的塑料供应链。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普惠专委会秘书长蒋南青表示:“塑料供应链与全球贸易体系关系紧密,中国的限塑行动对于实现全球总体回收目标和减缓气候变化都非常重要。全球供应链的发展需要各国共同协作,中国的产能和技术、实践和应用可与全球分享,贡献中国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塑料污染治理方面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