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丨重庆化工企业的减排方案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8-15 13:03:50 浏览()次

大家现在看到的白色结晶体叫做己二酸,是尼龙66、聚氨酯原液、可降解塑料(PBAT)的中间体材料,在汽车工业、鞋材的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重庆华峰化工办公室副主任周海清说道。

8月14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来到重庆市涪陵区探访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在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华峰),一项突破性的技术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图为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

 

己二酸是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但在己二酸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氧化亚氮,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大家一谈到温室气体就会想到二氧化碳,实际上按照国家温室气体的划分,还有很多其他非二氧化碳的气体也会造成温室效应。按照目前的技术指标来看,氧化亚氮的温室气体潜势值是二氧化碳的298倍。”重庆华峰化工常务副总经理谢毅说。

据介绍,以前,氧化亚氮催化分解技术掌握在德国巴斯夫和美国英伟达两家外资企业手上,这项技术的转让费高达300万元以上,因此,重庆华峰决定进行自主研发,与上海华峰研究院展开联合攻关并立项,经过8年的投入和研发,重庆华峰突破了氧化亚氮低温催化分解技术,将氧化亚氮分解率提高到99%,打破了国外垄断,每年可减排氧化亚氮4.62万吨,相当于减排1376万吨的二氧化碳当量,为助力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解决方案。

“目前,我们已经完全实现了自主的催化剂生产工艺,同时也自主设计和安装了氧化亚氮低温催化分解消除工业化应用装置。”谢毅介绍,2024年,重庆华峰化工氧化亚氮温室气体减排项目也被评为重庆市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除了重庆华峰,在涪陵区,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今年也获得了全市首单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1300万元。

近年来,涪陵区着力培育绿色低碳产业体系,聚焦绿色制造扩绿,不断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其中,涪陵高新区入选了市级近零碳园区试点,高新区国家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市级气候投融资试点稳步推进,促成气候投融资项目6个,储备气候投融资意向项目25个、融资需求约3.6亿元。

同时,涪陵区抓住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契机,紧紧围绕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节能降碳等专项策划项目、争取资金,实施重大节能降碳项目30余个,近两年累计争取上级各类资金超3亿元、节省标煤20万吨。

在绿色制造上,涪陵区累计建成绿色工厂51家(国家级19家、市级32家),数量居全市区县第一,绿色工厂综合能耗降低2.1%,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6.2%。

下一步,涪陵区将继续推动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强化体系引领,迭代升级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体系、规划体系、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