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变‘新’视界,循绿共成长”——“小小创变家”北京市可持续发展跨学科融合教育研讨展示活动,近日在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民族分校举办。此次活动以循环经济为主线的跨学科活动与本校学情、校情等融合新场景。
陈经纶民族分校金榴艺术社团的学生向参与本次活动的来宾展示了在“小小创变家”项目引领下,“一月一个民族节”校园苗族文化艺术展作品的创作内涵,希望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传递循环经济的理念与民族文化自豪感。
研讨活动现场,各学校将循环经济理念与特色资源深度融合,打造出极具地域和文化特色的实践案例。
陈经纶中学民族分校以 “循美而行——绘就民族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画卷”为题,分享了学校美术学科将民族智慧融入循环经济教育的方法。昌平区崔村小学立足农村优势,学习循环经济基础课程后,带领学生开展中草药种植项目,探索出药材废料再利用的新路径,将药渣转化为有机肥料,让“一株草药”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价值循环。
昌平崔村小学的学生在做种植实验
密云区溪翁庄小学以保护密云水库水资源为真实情境,创新推出“1+N”教学模式。学生们化身“环保侦探”,围绕“让水资源活起来”的核心问题,设计出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水质监测简易工具等创意作品。学校还将项目延伸至社区,建立起涵盖知识掌握、实践能力、社会影响的多维评价体系,让循环经济真正“落地生根”。
平谷一小美术老师柴琳分享巧妙融合数学比例、物理力学知识,带领学生用废旧材料建造“环保之塔”的经历;陈经纶中学新教育实验分校王万萍老师以非遗纸浆文创为载体,将传统文化学习与文案创作、故事讲述有机结合。
“这些充满生命力的实践案例,让我们看到跨学科教育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责任感。”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陆宏雪老师表示:“未来将以劳动教育为切入点积极推进跨学科融合实践活动,持续为师生搭建区域性交流平台,推动更多学校将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让绿色教育在校园中绽放更多精彩。”
本次活动由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协会互联网+跨学科专业委员会与青年成就中国主办,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支持单位,来自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平谷区、密云区、昌平区等地的教师代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