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运行碳排放占我国全社会总碳排放的22%,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70%。”1月28日,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淑琴在主题为“生态城区规划:历程、方法和案例”的线上讲座中表示,“建筑节能低碳运行必然是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多年来,中国绿色建筑,经历了强调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健康建筑,发展到从建筑的城市属性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在建筑的绿色化深度和高度上都实现了不小的拓展和提升。根据《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定义,绿色生态城区是指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筑、交通、生态和绿地、产业等方面,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运营的城市建设区。
1851年,英国第一次实现了城市人口超过全国总人口的50%,之后全世界人口逐渐向城市聚集。截至2023年,我国城市化率已达到66.16%。无疑,城市将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碳减排的主战场。
“绿色生态城区规划,从原来单一的指标,已经发展为集成化的绿色生态技术,包括紧凑混合的土地利用系统、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低耗清洁的能源系统、循环安全的水系统、减量再生的废弃物系统、和谐宜人的生态环境系统、幸福包容的社区系统、综合集成的绿色建筑系统、智慧高效的信息系统、低碳安全的照明系统,以及有绿色产业、历史文化的城市系统等。”陈淑琴介绍说。
《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强调,在国家高新区率先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园区绿色发展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目标,部分高新区将率先实现碳中和。据介绍,2018年上海虹桥商务核心区是我国首个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运营标识项目。
“加快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是否有赖于国家推动?”
“行业企业也应该积极推进相关进程,也是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重要参与力量。”陈淑琴在回答提问时表示。
据悉,本次讲座由中加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是“沧海桑田”系列第20期讲座。
编辑:徐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