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科创赋能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3-06-29 00:24:38 浏览()次

在浙江省宁波市北部,有一座向海而生、因港而兴的“海天雄镇”——镇海。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绿色石化产业在镇海蓬勃发展。

“石化”是镇海的工业底色,也是留给外界的深刻印象。而今,镇海在绿色石化的基础上主动寻求新的增长极,依托扎实的产业基础、丰沃的科创资源,构筑科技创新动力源和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努力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科创强区、品质之城。

厚植科创基因 激发产业新动能

镇海素有“浙东门户”之称。2022年,镇海地区生产总值1374.3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在宁波市排名第一,总量跃居浙江省第十六位,比上年上升两位。镇海以占宁波市2.5%的土地创造了全市8.75%的生产总值。

随着绿色石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镇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也为宁波市经济作出贡献。不过,这种“橄榄形”的产业结构,一度让镇海发展面临“瓶颈期”。未来可持续发展空间在哪里,如何结合绿色石化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很快,镇海便找到了答案:科创赋能。

此后,镇海主动融入甬江科创大走廊,加快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建设,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哈工大宁波智能装备研究院、宁波中乌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科创平台相继落地,汇聚起科创成果孵化转化强大动力。

然而,要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离不开基础研究。作为甬江科创大走廊的“发动机”、打造长三角重要科创策源地的重中之重,甬江实验室落户镇海新材料小镇,围绕新材料领域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需求开展前沿科学研究。

2022年11月,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获批,成为我国石墨烯领域唯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同时也是浙江省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这意味着镇海又新增了一个高能级科创平台,高质量发展底气更足。

除了绿色石化、新材料产业,集成电路是镇海的又一大布局。为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镇海将建设面积约7平方公里的集成电路制造产业园。

得益于科创平台的虹吸效应和镇海人才引培环境,越来越多的创新英才选择镇海、扎根镇海。“镇海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新能源所副所长陆之毅告诉记者,“科研人员要心怀‘国之大者’,潜心研究颠覆性技术,切忌跟风、抱大腿,切实为国家提供未来有竞争力的原理和技术。”

在科创平台和人才赋能的加持下,一批曾经束之高阁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从科研院所走向车间、走向市场,成为镇海做大做强的驱动力。

如今,由绿色石化基地、甬江实验室、新型研究型大学、集成电路产业园构成的新“四大工程”,系统化地构建起“再造一个镇海”的四梁八柱。

加速数字改造 焕发企业新活力

曲折的管廊、林立的高塔、跳动的仪表、变化的库存……在位于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石化区)的博汇股份“未来工厂”内,每一台设备的运行情况、每一个数据的微妙变化,都源源不断地汇总到“中央大脑”。

博汇股份总经理助理韩铁成说:“近年来,公司深度应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破了‘数据’孤岛,实现企业内部数据集成,同时基于实时数据进行流程优化、共享共用,既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又保障了产品性能的稳定性,还加强了安全环保管控能力。”

“看,这是智能防爆巡检机器人,它正在按照系统指令在厂区内进行巡检工作。”石化区另一家企业巨化科技副总经理黄波指着显示大屏向记者介绍说,“以前生产线出现故障,巡检人员需要检测每台设备、挨个测点查找问题,工作强度大、处理时间长,还容易出现漏检、误检。现在有了智能巡检机器人,不仅做到隐患排查无盲区,还能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源并进行迅速处置。”

走进恒河材料数字化智能仓库,升降机器人沿着安装于地面与天花板的轨道高速奔跑,自由穿梭在高达24米的货架上,灵活取放自主创新产品石油树脂。公司安全环保部经理刘剑告诉记者,公司从生产经营、安全环保、降耗增效等多个维度全面实施数字化改造,生产效率、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运营成本明显下降,产品研制周期逐渐缩短。

截至2022年底,镇海石化企业已经实现技术改造全覆盖、智能化改造率50%以上,数控化率和上云率均达到100%。

深耕智慧应用 提升管理新水平

石化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2家,并形成了以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为龙头的石化产业链。这种以石化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导致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基数大,石化区环境综合治理成为镇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立足区情,镇海决定构建“1+4+N”绿色石化“智治”体系,推动清新园区、污水零直排标杆园区、无废园区和辐射安全园区“四个园区”建设。所谓“1+4+N”,即以石化区规划环评为引领,以气、水、固废、辐射四大领域治理为关键抓手,创新建设N个应用场景,实现石化区环境监管体系重塑。

在清新园区建设方面,镇海在浙江省率先开展石化行业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全流程管控工作,率先引进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率先构建高密度监测网络,架起“数字治气”应用体系,实现精准治气。目前,镇海239个VOCs主要排放口非甲烷总烃平均浓度9.48mg/m3,远低于排放标准。与此同时,镇海以打造清新园区为契机,逐步在石化区企业中推行无异味工厂建设。

在零直排标杆园区建设方面,建设“五水慧治”应用体系,通过引入数字孪生技术,全景立体显示石化区企业污水处理设施、雨(污)水管网和排口等重要信息,加强对重点企业废水的用、产、处、排全周期监管,以数字化改革打通过程监管壁垒。

在无废化工园区建设方面,建设“数治危废”应用,在集成浙江省固体废物管理系统功能基础上,创新构建固体废物“集市”、危险废物运输监管两大场景。

在辐射安全园区建设方面,创新建设“辐射安全智控”应用,部署N套高风险移动放射源出入库一体机,推动企业现场上传射线探伤作业图像和监测记录,提升了高风险移动放射源监管能力,填补了射线探伤作业过程数字化监管的空白,实现了固定源工况、高风险移动源定位等辐射安全重点领域的数字化监管全覆盖。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镇海分局副局长蔡星告诉记者,通过构建“1+4+N”绿色石化“智治”体系,建立一套数据库,塑造一套全流程,搭建一套新体系,让数据“聚”起来、“跑”起来、“活”起来,以环境“智治”跑出镇海绿色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编辑:孙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