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风和畅、万物并秀,2021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作为重要内容,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青海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主旨论坛,并向全国发出《青海共识》。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青海省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安全屏障愈加牢固
论坛期间,与会嘉宾围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奋力书写青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等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青海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发表真知灼见、积极献计献策。
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尽管经济体量小,但生态地位重要、战略地位特殊,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特殊的地域造就了青海大地上珍贵且特殊的自然禀赋,也正是这些蕴藏无限动能的生态资源为青海发展着色赋能,为青海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拓宽绿色发展之路提供了先天优势。
目前,青海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有序推进,正在“三步走”战略中变蓝图愿望为现实之景;三江源、祁连山(青海片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已进入设园的关键阶段;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成为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坚决扛起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600多亿立方米清洁水源涓涓东流滋润华夏大地,青海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省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从305天增加到354天,长江、黄河、澜沧江干流出省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湟水河出省断面Ⅳ类水质达标率为100%、Ⅲ类水质占比超过50%,实现了“还青海人民一条清澈母亲河”的目标;青海省在全国较早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土壤环境保持稳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覆盖。
绿色转型成效明显
彰显生态价值、履行生态责任、发掘生态潜力。全国经济总量占比很小的青海能够逆势而行,得益于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寻求符合青海实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最初提出“生态立省”战略,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再到如今形成鲜明特色的产业体系,青海在生态保护中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增量,让绿色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独特的地域为青海孕育了丰富的风、光、水、热等资源。近年来,青海省在调结构、促转型的产业布局中,着力打造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光伏、风电、光热等产业日臻完善,从“借风吸光”的风机、光伏电板到产业链前端的原材料制造,清洁能源产业正环环相扣、递进式发展。
今日的青海,国家公园、清洁能源、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等“五个示范省”统筹推进,正在培育壮大生态、循环、数字、平台“四种经济形态”。
青海高唱绿色之歌前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3.1个百分点,三大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占比超过60%;清洁能源产业“风生水起”,目前,装机占比全国领先,并建成世界首条清洁能源输送通道;青海青稞和牛羊肉交易中心、西北地区首个根镜像服务器上线运行,助力清海数字经济发展。
论坛期间,与会嘉宾围绕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等聚焦点,多角度、全方位为青海启迪,为青海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也让青海能够扬长避短,加速前行。
论坛上,发布了《青海共识》,为青海省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思路。
《共识》指出,青海要结合优势和资源,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积极创建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青海必须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切实肩负起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重大责任,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全力打造青藏高原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论坛上,“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青海样板”为主题的主旨演讲让青海看到了发展的优势,也看到了青海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造的高质量发展广阔空间。
今日的青海,生态优势凸显,生态旅游已成为绿色经济重要组成。青海湖、茶卡盐湖凭借山湖美景被纷纷打卡,花海旅游热引燃乡村经济,且在旅游业的带动下第三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保持在50%以上,年旅游突破5000万人次。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意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今天,当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海人民源自优美生态环境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的昂赛大峡谷,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过程中探索出的特许经营,使得当地很多牧民身兼多职:既是生态管护员,还是生态宣传员、野生动物讲解员。
同样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探索实行的公益岗位“一户一岗”,让17211名牧民成为生态管护员,从而直接带动17211个家庭的收入增加。多余劳动力便彻底从草原走出,开始以加工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谋生,不断增加收入。目前,全省已设置草原、森林、湿地生态管护公益岗位14.5万个。
如今,生态惠民、生态利民在青海大地上随处可见,昔日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利用当地有利的山水资源经营起花海经济。本康沟花海、油嘴湾花海、边麻沟花海已经从最初单一的赏花模式,发展为旅游综合模式,在旅游经济收入持续增加的同时,还带动着当地农牧民群众的就业和增收。
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广大老百姓尝到了发展的甜头。如今,生活在青海湖畔的牧民转换了角色和理念,已经从之前的大湖索取者转变成了生态保护者,生态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