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当前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一。这其中释放了什么信号?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推进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有效落地?中国经济将会如何变化?
对此,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新的气候目标的提出体现了与我国不断上升的综合国力相一致的责任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为保护地球共同家园做出中国的贡献。
经济发展模式变革: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路子
“新的气候目标将成为一个长期的战略性导向,引发未来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性变革。”何建坤对记者说道,先进深度脱碳技术和发展能力将成为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走上深度脱碳发展路径也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
何建坤指出,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路子。不能再延续高碳排放的路径,不能再依靠过多地消耗自然资源、过多的碳排放来支撑经济的发展,因此,未来整个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都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当前,世界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形势日益紧迫,全球多个国家都已树立了长期碳中和目标的导向。何建坤指出,这样的趋势将加剧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技术革命性变革,重塑大国竞争格局,也将改变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和企业发展业态。
能源结构变革:一手抓节能一手抓清洁能源
目前,我国距离实现碳达峰不足10年,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也仅有30年,该如何推进新气候目标的有效落地?何建坤指出,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明确导向。
会议指出,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对此,何建坤表示,通俗地说,调整产业结构主要是节能,调整能源结构则主要是大力发展低碳的清洁能源。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高新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抑制煤电、钢铁、建材等高耗能重化工业的产能扩张。同时,通过产业技术升级,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效,实现技术节能;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何建坤向记者介绍说,碳中和一般是指实现全部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即温室气体源的排放和汇的吸收平衡。而当前大多数国家每年源的排放远高于新增汇的吸收,因此,实现长期碳中和目标的主要对策是减排,特别是能源系统要实现自身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
多层面布局: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
随着新气候目标的提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逐渐成人们口中的一个热词。
何建坤解释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由政府主导,按相关规则给企业分配碳排放额度,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他举例说道,“比如有一个电力企业,给其分配一定的排放额度,规定它只能排放多少吨二氧化碳,排多了就要到碳市场上去买指标,反之,若排少了,就可以卖指标。”何建坤表示,这一制度创新将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引导气候投融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何建坤表示,在碳市场交易中,经核证的林业增汇量可作为抵销机制进入碳市场,其生态价值也将在碳市场平台上体现其经济价值。特别是到深度减排的阶段,农林业增加碳汇对抵销难减排部门的剩余排放,最终实现碳中和将会发挥显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