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整治后的南通五山地区。通过采取关停“散乱污”企业、搬迁住房等措施,这里的臭氧浓度得以降低。南通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今年以来,江苏省南通市的治气成绩单值得点赞:据记者拿到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12月21日,南通市优良天数比例为88.8%,同比增加8.2个百分点,为全省最高;臭氧日最大8小时第90百分位值为1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7%,为全省最低。
这两项之“最”对南通市来说意味着什么?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炜告诉记者,这既是成绩,也是压力。成绩源于其在着力调整四大结构、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层层压实各方责任等方面做出持续不断的努力;压力则意味着围绕“空气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目标,2021年南通市的治气考核指标将进一步提高,任务将更加艰巨。
防治臭氧污染,南通能“躺赢”?
生态环境质量受内源和外因双重因素影响,特别是大气环境质量易受地理位置、气象条件、区域传输等外因影响。
打开江苏省地形图,只见南通这座面积为800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东抵黄海、南望长江,拥有长江岸线226公里。
滨江临海的区位特点客观上使南通市的大气污染物易于扩散。那么,是不是基于这种先天优势,南通市在臭氧污染防治方面就可以“躺赢”?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负责人丁年龙告诉记者,并非如此。“南通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工业发展起步早,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2018年,其煤炭消耗量为1929.6万吨,位居江苏省第三;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为102196.2吨,位居全省第四;机动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市区沿江港口码头密集、火电热电密布、船舶流量巨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很大,开发强度很高。”
南通市如皋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浦小军说:“今年如皋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呈现向好趋势。截至12月12日,我市PM2.5年均浓度和优良天数比例改善幅度在南通各县市区中排名第二。但在总体向好的同时,今年我市臭氧超标天数不降反升。截至12月12日,我市全年已有超标天数49天,其中臭氧超标占73.4%,成为威胁全市优良天数比例的最主要原因。”
可见,复杂的形势仍然给南通市防治臭氧污染带来巨大挑战。“今年夏季气温总体不高,降水量较大,未出现长期高温晴热天气,但明年气象条件难以预测,空气质量中臭氧指标改善难度增加。在气象条件和外来输入因素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治理,真抓实干,将人为因素发挥到极致,才能掌握主动权。”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申卫民表示。
内外污染源叠加,南通如何突围?
12月15日下午,南通市攻坚办和市大气办联合约见全市部分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差于2019年的省控大气环境监测站点执行点位长。约见现场,一片紧张气氛。据记者了解,这些执行点位长被约见的原因无一例外是监测站点臭氧超标。
综合各点位长对臭氧超标的原因分析,记者发现,主要原因各有不同,但集中在气象条件不利、产业结构不合理、监测站点周边污染源较多、VOCs排放重点监管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有待加强等方面。
而这些问题,也是整个南通市在防治臭氧污染上的“拦路虎”。丁年龙告诉记者,近3年来,南通市始终贯彻“控煤、降尘、治企、管车、禁烧、联防”12字方针,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低VOCs清洁原料源头替代、加强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等,坚持颗粒物与VOCs协同控制。同时,伴随大气污染防治逐渐深入,南通市织紧了专项整治行动之网,剑指关键问题,帮扶企业整治。
记者注意到,区域传输是导致部分监测站点臭氧超标的原因之一。臭氧是二次污染物,其形成以及升至峰值一般需要数个小时。监测表明,当前体物随风输送到源头下风向的地方,臭氧会形成浓度高峰,导致臭氧浓度高过源头所在区域。因此在长三角地区,城市之间伴随不同风向的相互传输对臭氧浓度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不利气象条件叠加区域污染传输,的确加大了大气治理的难度。但是南通市生态环境局明确“化压力为动力,全力做好臭氧治理工作”,要求各地在这场战役中把握主动权。
“从实践经验看,身边有成功案例。”申卫民所指的成功案例是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川崎)等VOCs排放大户的减排实践。
中远川崎的环保总监张海东告诉记者,这家公司位于虹桥站点西南方向1.4公里,在夏季极易影响国控虹桥站点的监测数据。“我们在钢材预处理和涂装等工序使用大量油漆,年均使用量约为5800吨(含稀释剂和固化剂)。从2018年起,我们投资2865万元,在VOCS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严排放标准。同时,在夏季晴热天气下采取白天高温时段涂装工段错峰错时生产的方式,取得明显的减排效果。邻近的虹桥站点臭氧超标天数2019年为34天,2020年为29天。”
在素有“船舶之乡”美誉的南通市,中远川崎的减排实践并非个例。在其他行业中,也依然能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今年11月30日,南通振华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购置的18台环保性能优良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批量启用,消除了厂区作业机械“冒黑烟”的现象。这批装置与公司投资近4000万元购置的“四级紧密过滤+沸石转轮+RTO”装置共同守护大气环境。
作为化工企业,南亚塑胶公司也是南通市区VOCS排放大户,企业在源头治理和高效末端治理设施建设上坚持“两手抓”:从源头上将部分生产线的油性溶剂改成水性溶剂,同时安装了沸石转轮+RTO装置,用于末端VOCs和无组织废气处理,去除率可达90%以上。
沉着应对,坚持减排大方向不动摇
“我们要充分认识污染治理现状。当前,我市化工、工业涂装、家具等行业排放量仍然较大,且部分企业污染治理水平不高,废气无组织排放问题较为突出。如何实现靶向治理、精准治理十分重要。”南通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据南通市VOCs污染源解析数据,全市工艺过程源和溶剂使用源对臭氧生成的贡献率达到55.9%,其中芳香烃等光化学活性物质是VOCs中需要重点治理的“活跃分子”。管住芳香烃,会对南通市臭氧“削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今年南通市把芳香烃作为VOCs治理的靶向目标,建立企业VOCs排放“指纹库”,特别是在船舶制造、家具、工程机械、集装箱、钢结构、汽修等行业中大力推进清洁原料替代,全流程实施废气收集,高效落实末端处理,覆盖涉VOCs物质的储存、装卸、使用、运输和处置等各环节。南通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4月底前是实施臭氧治理的黄金期,南通市要积极推进“夏病冬治”,提高整治标准,解决污染治理从“有”到“优”的问题。
经验表明,要实现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70%靠产业结构调整等根本性措施,30%依赖末端治理和管理。减排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措施。下一步,南通市将围绕重点指标、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抓住减排这个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牛鼻子”,有的放矢。
与此同时,丁年龙告诉记者:“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大气治理往往是一个曲折改善的过程。我们在积极推动治污减排的同时,也建议进一步合理设置周期来考量一个地区的治污减排成效。”他解释说,“基于同样的污染物排放量,在不同年份的气象条件下,污染指标可能会上下浮动10%,个别城市可能还会达到15%。所以一个地区有时尽管实现了减排,但是当客观的环境容量变差,无法与大气污染物减排相抵消时,仍会发生大气污染过程。无论是臭氧还是PM2.5都是如此。但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看,一个区域的气象条件、区域传输情况总体是稳定的。所以在本地和周边地区都在治理大气的前提下,只要沉着应对,坚持污染物减排大方向不动摇,从较长周期观察,一个地区的空气质量一定会呈现出在曲折中逐步趋好的状态,最终做到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