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供应链 服务好“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0-09-17 19:29:38 浏览()次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冲击。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为此,党中央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是立足国内外局势所作出的重要判断,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双循环”需要制造业绿色发展。“十三五”以来,随着《“十三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和《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等政策的落地,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在能源使用方面,2016年至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15%,相当于节能4.8亿吨标准煤,节约能源成本约4000亿元。在产业结构方面,2016年至2018年累计压减粗钢产能1.5亿吨以上。2016年至2019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45.3%提升至46.9%。

  随着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传统产业加快升级、环保产业高速发展,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我们为国内乃至全球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绿色产品,大大提升了“双循环”的质量。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全球循环不畅,使我国暴露出产业链供应链的短板和不足。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为了确保国内国际循环畅通,当务之急是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的短板,增强其韧性,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水平。

  在绿色制造领域,国家正在向重点围绕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4个关键点发力。其中,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创新型环境管理方式,在传统供应链管理中融入了绿色发展要求。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企业,其提出的绿色采购、绿色供应商管理、绿色回收等要求将会向供应链上游甚至下游逐级传递,覆盖到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的全生命周期,带动整个供应链不断提升环境绩效,最终实现产品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打造绿色供应链,通过核心企业的“以点带线”,可以取得“以线带面”的功效,带动整个供应链产出越来越多的绿色产品,快速提升“双循环”的质量。

  “十三五”以来,国家加大了营造绿色供应链管理制度环境的力度,推出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实施了绿色制造系统集成、绿色制造示范、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示范等重大项目,加强了相关理念和法

  律政策的宣贯,企业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热情明显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的前4批绿色制造示范工作中,在汽车、电子电器、通信、大型成套装备、机械、纺织服装、建材等行业共发掘出90家绿色供应链典型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与财政部联合实施的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立项支持了30多个“绿色供应链系统构建”项目,推动行业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中介机构以及研究院所共同打造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在国家支持项目之外,也有华为等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在主动打造绿色供应链。

  放眼全球,我国绿色供应链实践起步较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较少。为调动更多的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服务好“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用好试点示范项目,率先引导龙头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并加强能力建设支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加强正向激励,不断优化绿色采购、绿色税收、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方式,使率先打造绿色供应链的企业可以从环保行为中受益,以此调动更多的企业关注和打造绿色供应链。

  加强信息公开,扩大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从重点排污或用能单位逐步拓宽至一般单位,同时尽早实现资源能源和污染物排放信息的全覆盖,以确保企业绿色供应链的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