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业城市,治气如何突破?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0-06-28 12:43:45 浏览()次

 气象条件极为不利,工业排放居高不下,完成大气攻坚目标任务形势严峻。

  这,就是河南省安阳市过去一年大气污染治理面临的情况。

  2019年,安阳市PM10年均值11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PM2.5年均值7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1%。

  2019年-2020年秋冬季,安阳市PM2.5日均浓度9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3%;重污染天数33天,同比减少7天。

  对于一座重工业城市来说,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没日没夜地干,每一微克、每一天,都是抠出来的。”安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郭虎江说。

  负“重”前行,治气“压力很大”

  重工业城市,是安阳身上难以撕掉的标签。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依托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安阳的钢铁、水泥、焦化、铁合金和铸造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工业重镇的基础就此奠定。

  如今,安阳市已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千余家,其中,钢铁、水泥、煤化工占全市工业的50%以上,钢铁产能占河南省的2/3,煤化工、水泥占全省的1/5,铁合金和铸造占全省的2/3。

  布局上,在安阳市主城区,分布着安钢、大唐电厂、安彩等大型企业;市区西部,又有数以百计的钢铁、建材、煤化工企业;市区南部,食品、化工、医药等产业集聚区正在扩展。一座城市,“十面霾伏”,重重包围。

  而安阳的地理位置,更让大气污染治理“雪上加霜”。

  背靠太行山脉,安阳的“簸箕地形”十分“聚气”,极易成为污染物聚而不散的一块洼地。“安阳的污染被太行山拦住,扩散不出去,刮东风的时候,西部的污染物又会被吹到城区,形成一个污染漩涡。”大气联合攻关驻点研究团队的专家告诉记者。

  2019年6月,安阳因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问题被生态环境部约谈。7月,安阳又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约谈。

  形势逼人,任务艰巨,只有下狠功夫,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才有希望。

  标本兼治,推进污染物减排

  “太行山搬不走,安阳的大气污染治理,只能靠减排。”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俊华说。

  钢铁、火电、焦化等行业,既是排放大户,也是发展的依托。生产,全市污染明显加重;停下来,数万职工饭碗难保。

  为了减排,安阳制定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标准和达标技术路线,“一企一策”深度治理,完成治理项目1682个,工业污染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在生态环境部实施的重点行业绩效分级评定中,安阳A级企业1家,占全省的50%,B级企业22家,占全省的40%。2019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2016年削减达58%。

  “结构调整,是治本之策。”郭虎江说。

  过去一年,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安阳制定钢铁、焦化行业整合方案,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加快建成区162家污染企业退城进园,88家企业的汽车喷涂设施、22家企业的包装印刷设施、12家商砼搅拌站全部关停拆除,其余在9月底全部完成退城搬迁。同时关闭取缔“散乱污”企业180家、提标改造45家。

  完成“电代煤、气代煤”61.3万户,光电风电装机规模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位、每天减少入市柴油货车5000多台次、削减氮氧化物4吨以上,严格执行施工工地“八个100%”标准……能源、交通和用地结构的优化,也为安阳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不断积蓄力量。

  大气污染物减排,安阳不仅有想法,更使出了办法。

  瓶颈有待突破,治气持续发力

  成绩来之不易,但前路更容不得须臾松懈。

  对于安阳来说,秋冬季的PM2.5和夏季的臭氧问题都是“硬骨头”,也都与结构性问题密切相关。

  “彻底关停4.3米以下焦炉,完成新型化工园区规划修编。”

  “加快钢铁企业整合升级,年内炼焦产能与钢铁产能比力争达到0.4。”

  “深入实施三大改造,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新建智能车间6家、智能工厂两家,创建绿色工厂两家。”

  这是今年安阳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代市长袁家健提出的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措施。

  结构调整,不是一家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任务。如何科学决策、选择最优方案,如何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加强行政机构职能协同,都是安阳需要思考的问题。

  科学规划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技术路径、指导四大结构调整,专家团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解决‘老大难’问题,必须借力最好的团队,科学制定技术路线图。”郭虎江说。

  用考核指挥棒倒逼落实,安阳市已经出招提升治理效能。不久前,安阳市制定《2020年安阳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考核暂行办法》,从指令执行、施工工地、道路保洁、油烟净化、禁燃禁放、制度落实等方面,对市区6个重点区域进行周考核和月考核,促进问题整改。

  此外,在区域协同方面,郭虎江表示,要进一步深化区域协同治理,在政策、规划、资金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本报记者刘俊超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