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刘潇艺
“国家采购对绿色采购有着强有力的杠杆作用,就石材行业而言,如果国家采购石材都以绿色石材为主,这对那些高污染的企业是不利的,石材企业将不得不以绿色发展为主题,转型升级。”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日前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充分利用绿色采购会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实质性发展。”
如何让公共采购变得更绿色?我国绿色采购的发展现状怎样?绿色采购在实践中还面临哪些困难?由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和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公共采购:量化效益》(以下简称《报告》),对我国绿色公共采购进行了分析。
为什么要绿色采购?
现实意义重大,绿色公共采购可撬动可持续产品市场
绿色公共采购也称可持续采购,欧盟将其定义为公共部门寻求采购货物、服务和工程的过程,其生命周期内环境影响更小的采购。
在我国,实施战略性绿色公共采购的现实意义重大。《报告》指出,公共采购支出通常占据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30%甚至更高的水平,绿色公共采购可以为政府需求提供强有力的管理工具,对市场施加影响并更好地满足国民需求,还可全面支持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目标。
基于我国的绝对采购量,公共采购撬动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王文指出:“2013年,各级政府的采购支出超过了1.63万亿人民币(2637.4亿美元),占国家总支出的 11.7%,约为2013年中国GDP(56.5万亿人民币)的2.8%。”
相关专家表示,因为采购总额极其庞大,政府完全可以利用其强大的采购力推进更为可持续的产品市场。反过来,这也会激励商业界对清洁、负责任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投资、创新,从而满足政府所担保的大量、长期的需求。
采购是实现生态文明目标的有力手段。《报告》指出,绿色公共采购为企业创造了机遇,可提高企业对市场清洁技术产品和服务需求领域的认识,当国内企业认识到政府需要绿色产品时,便将投入生产高效能、环境友好的产品。对可持续产品需求的增加会促进生产企业提升绿色竞争力,有助于打开国际市场。此外,政府的大宗采购还将刺激经济的发展,通过将环境要求纳入大宗公共支出领域,绿色公共采购使得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在整体国内经济中切实可行。
绿色采购怎么进行?
自上而下中央集权分级管理架构
我国政府采购的国家政策框架为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分级管理架构,国家政府部门,包括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和环保部负责制定政策框架、向省级政府部门分配预算,用于实施政府采购,政府采购中心负责实施政府采购计划。“制定公共采购框架的是中央政府,但实施公共采购的预算分配、制定管理条例和培训采购官员的工作却归省级政府部门负责。”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专家表示。
据专家介绍,在国家层面,发改委和环保部牵头并管理绿色公共采购工作,商务部和财政部则提供市场协调和融资方面的支持。自2005年以来,发改委一直是部际协调平台的牵头部门,除由政府采购法管辖的活动外,发改委还对受招标法管理的所有政府部门和国企的招标活动进行监督,并与财政部联合管理、发布节能产品清单。
在我国绿色公共采购进程的诸多层面,财政部发挥着支持性的作用。据了解,财政部制定中央采购目录,并分别与发改委和环保部联合管理节能产品清单和环境标识产品。财政部还与商务部一起为绿色公共采购项目提供市场支持和融资。
北京市财政局近日也下发了全市2015年政府采购工作要点,其中提到要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北京市财政局将对政府采购各项法规制度进行清理,修订与条例冲突和不一致的规定,填补制度空白,细化操作办法。工作要点中还提出要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认真落实节能环保产品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政策,在部分政府采购中探索引入政府绿色租用消费模式,推动低碳发展。
绿色采购还有什么困难?
标识产品计划下,绿色采购适用范围具有局限性
我国自实施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制度以来,绿色采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绿色采购在实施范围、政策效果等方面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明确完整的绿色采购制度框架体系,清单执行的范围还较窄,绿色采购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困难。
绿色采购虽然日益受到重视并获得各级公共政策的支持,但是,至今还未出台一部这方面的全面政策,我国的绿色采购依赖产品认证。专家介绍称,我国目前有两份产品清单,分别是环境标识产品(ELP)清单和节能产品(ECP)清单。两份产品清单涵盖不同的产品类别,但有些时候产品也有重叠,如空调或荧光灯。目前按照ECP清单进行采购是强制性要求,而按照ELP清单采购是自愿性。缺少对采购清单产品的法律约束,非强制性的ELP清单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各级政府在采购方面的支出达到1.63万亿元人民币,利用这些资金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目标并促进生态文明的潜力显而易见。其中只有29%的采购理论上是按照绿色采购法规进行的,这其中,80%实际上专门用于能效和环境标识产品支出,代表了采购中实际的“绿色”采购量。可以看出标识产品计划下绿色采购适用范围具有局限性,并缺乏在进一步改革的前提下继续推广的潜力。
针对我国绿色采购的现状,业内专家认为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节能环保产品清单和支持方式,研究完善执行机制,强化采购人绿色采购意识。
此外还需要加强需求管理,发挥相关部门和行业的共同作用,制定绿色采购需求标准规范。
专家还指出应从清单、预算、后续环节以及日常管理方式等方面,为绿色采购的执行提供支持。比如,现阶段由于绿色环保的产品成本相对较高,需要相关预算的配套。对于采购的产品,应从整个供应链考虑,不仅产品本身是绿色的,产品的生产环节也应是绿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