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南平茶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富民重要支柱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11-17 22:40:01 浏览()次

初冬的武夷山茶园依然绿意盎然,层层叠叠的茶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与远山近村、溪水共同勾勒出一幅秀丽的山水画卷。‌   

福建南平自古就是茶叶之乡,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史上都占据一席之地。南平作为“双世遗”所在地,不仅孕育了红茶、乌龙茶、白茶三大茶类,也承载着由茶香中升华而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

为守护好“一叶茶青山水共生”的自然馈赠,多年来,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的标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主要流域和小流域水质均排名全省第一,51个国省控断面Ⅰ—Ⅱ类优质水质比例为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7%,综合指数2.18,PM10和臭氧浓度均为全省最低;森林覆盖率全省领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南平市依托生态赋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生态茶、健康茶”理念贯穿于种茶、管茶、制茶、卖茶全过程。南平在全国首创绿色生态茶园标准,7个产茶县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动茶成为武夷山水的信使,见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南平实践,书写着“一片茶叶富民强市”的奋进故事。

2024年,武夷山茶园面积达14.8万亩,从业人员超12万人,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27189元,茶产业收入占比达49.2%。政和县茶园面积达11万亩,产茶1.36万吨,产值达60.24亿元,白茶作为主导产品,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90%以上;建阳区茶园总面积为9.08万亩,年产量7000多吨,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0亿元。

2024年南平全市茶园面积达74.4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12.33%,较2020年增长47.2%。目前,南平全市约有85%的乡镇、50%的行政村、42万农业人口从事茶产业相关工作,茶叶收入约占茶农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成为南平市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近年来,南平市全力打造“三茶”统筹发展先行区,从建设“1+N”茶树种质资源圃、发布茶“白皮书”,到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万里茶道”申遗,再到全球布局“武夷山水”茶空间,南平人一步一个脚印,共同推动茶全产业链产值跨越500亿元大关,绘就“三茶”统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

随着茶博会永久落址武夷山,茶博会以“融”促收,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与致富路径,其辐射效应持续放大。南平各地依托茶产业,大力发展“吃有茶宴、住有茶宿、行有茶径、游有茶园、购有茶礼、娱有茶戏”的茶乡新业态,推进茶旅融合,吸引了海内外大量游客前来深度体验。

编辑:张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