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龙湖区多部门合力破解学校建设噪声扰民难题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10-20 11:08:52 浏览()次

在广东省汕头市华侨试验区东海岸片区开发建设进程中,龙腾小学与东海岸高级中学的落地承载着周边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期盼。

但在两所学校建设初期,建筑工地高频次、高强度的施工噪声却成为“民生痛点”,群众投诉举报累计约80多人(次),噪声问题不仅影响居民日常生活,更引发社会对学校能否如期开学、学子能否安心入学的担忧。

为统筹工程建设进度与群众环境权益,汕头市生态环境局龙湖分局主动担当、牵头发力,以《龙湖区噪声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方案》为纲领,构建“源头治理+过程管控+末端执法”全链条工作体系,联合多部门打出治理“组合拳”,既破解噪声扰民难题,又保障学校如期投用,实现了民生保障与教育发展的双重突破。

靶向施策:构建多维度协同治理举措

针对学校建设噪声扰民的核心矛盾,龙湖区跳出“单一部门执法”的传统模式,通过“明确权责、源头介入、精细监管”三维发力,形成闭环治理机制。

 

微信图片_20251018215825.jpg

 

“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噪声监测与执法监督,华侨试验区规建局指导施工工艺优化,城管部门管控渣土运输噪声,属地街道负责群众沟通协调。”通过牵头成立专项工作小组,龙湖分局整合华侨试验区规建局、区教育局、属地街道、城管执法等多部门力量,明确各部门职责边界,破解“权责模糊”难题。同时,建立“每日会商、每周通报”工作机制,通过微信群实时共享施工进度、噪声监测数据与群众诉求,累计流转信息300余条,确保问题“不推诿、不积压”。

“我们发现,建设单位主要是‘认知不足’,对噪声污染防治法规不熟悉、防治措施不到位等。”龙湖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湖区变“事后处罚”为“事前指导”,生态环境局、华侨试验区规建局等部门组织开展“送法上门”服务,向施工单位解读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并发放防治指南;邀请噪声治理专家现场勘查,结合学校周边居民区分布特点,为施工单位量身定制“分区域、分时段”施工方案,明确高噪声工序(如打桩、混凝土浇筑)的允许作业时间,从源头规避噪声扰民风险。

过程管控上,依托龙湖区“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两所学校施工区域被纳入“重点监管网格”,两名网格员每日驻点巡查,实时记录施工噪声情况;学校周边居民区设置两个“噪声监测点”,生态环境监测人员每月开展1次区域场界噪声监测,确保数据可追溯、可核查。同时,开通“噪声投诉快速响应通道”,明确群众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属地街道电话反映问题后,相关部门需在两小时内到场处置,24小时内反馈处理结果。期间,累计快速响应群众诉求23次,因处置及时、群众满意主动撤单10件,诉求办结率与满意度均达100%。

为压实施工方的主体责任,执法人员多次深入施工现场开展专项检查,对施工单位提出“三必须”(必须严格落实错峰施工制度、必须配齐噪声防治设施、必须加强现场管理)的具体防治要求。施工单位积极配合,累计投入约60万元用于噪声污染防治,加装隔音屏150余米、优化打桩机降噪工艺3项,有效降低施工噪声传播强度。

成效显著:实现“民生、教育、治理”三重共赢

经过多部门协同治理与施工单位积极整改,学校施工噪声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第三方监测数据显示,整改后两所学校施工场界昼间噪声均值稳定控制在55分贝以下,夜间无高噪声作业,完全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周边居民区噪声投诉量从治理初期的日均1件至两件降至“零投诉”,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2025年9月1日,龙腾小学与东海岸高级中学如期开学,共提供优质学位约3000个,解决了周边约3000个家庭的“入学难”问题,辐射服务东海岸片区约10万群众。开学首日,学校周边交通有序、环境安静,学子们在无噪声干扰的环境中顺利开启校园生活,家长与学生对入学环境满意度达98%以上。

 

微信图片_20251018215651.jpg

微信图片_20251018215815.jpg

 

成功化解学校建设噪声扰民矛盾,龙湖区取得“噪声达标、学校开学、群众满意”的良好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此次联合治理,龙湖区完善了“部门联动、源头管控、群众参与”的噪声污染防治机制,各部门协同效率较以往提升40%,为后续类似项目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此同时,通过法律法规宣传与现场沟通,施工单位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意识显著增强,周边群众对噪声污染防治的认知度提升,形成“企业自觉降噪、群众理性监督”的良好氛围,实现了治理能力与环保意识的双提升。

经验启示: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龙湖分局工作人员表示,此次噪声扰民问题的成功调处,是龙湖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也为基层破解“发展与民生”矛盾提供了启示。

面对涉及多主体、多领域的民生难题,“牵头抓总+分工协作”是破解问题的前提。此次治理中,龙湖分局的“牵头统筹”与多部门的“分工协作”形成互补,有效避免了“九龙治水”的困境。通过明确“牵头单位”与“协同单位”的职责,并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打破了部门“信息壁垒”与“职能边界”,分散的治理力量被整合为“拳头力量”。

基层治理不能仅停留在“问题发生后处置”,更要注重“问题发生前预防”。通过“前置服务”向企业普及法规、提供技术指导,既减少了企业因“不懂法、不会治”导致的违法风险,又降低了后续治理成本;而“网格化监管”“快速响应”等精细措施,则确保了问题能够“早发现、早解决”,避免小矛盾演变为大纠纷。

学校建设是“民生工程”,噪声治理也是“民生需求”,二者并非对立关系。龙湖区在治理中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既没有因噪声问题阻碍学校建设进度,也没有因赶工期忽视群众诉求,而是通过科学施策实现“二者兼顾”。这一实践证明,只有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在发展中保障民生、在民生中推动发展,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实现“发展为民、发展惠民”的目标。

龙湖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此次噪声扰民问题治理过程中,龙湖区委与汕头市生态环境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联合带队,深入了解施工噪声扰民的具体情况以及群众的诉求,与多部门工作人员、施工单位代表以及群众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现场协调解决问题。这种变群众来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实心实意办事,有效推动了噪声扰民问题的解决。

 

微信图片_20251018215820.jpg

 

龙湖分局也将以此次治理为契机,将“噪声污染联防联控”模式推广至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等领域,推动信访问题与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基层,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龙湖区高质量发展营造“生态宜居、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

编辑:邹祖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