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排好队,不要拥挤,竹笋都会收。”清晨,江西省遂川县大汾镇螺汾村竹笋加工厂的门口排起了长龙,村支书黄庆丰一边维持秩序,一边热情地招呼着村民们。
“现在正是春笋采挖的旺季,昨天我们收购了15万公斤的新鲜竹笋,预计今年的收购量将达到200万公斤左右。经过加工的半成品按照市场价计算,预计可实现营收600余万元。”黄庆丰表示。
在加工厂内,工人们正忙碌地对新鲜竹笋进行加工处理。这些竹笋经过清洗、切片、腌制等一系列工序后,将被包装成精美的食品,销往全国各地。
目睹眼前的繁忙景象,黄庆丰心中充满了感慨。螺汾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村,村民们世世代代以耕种为生,生活一度十分艰难。然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螺汾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螺汾村拥有丰富的毛竹资源,但长期以来竹笋产业规模并未形成。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螺汾村通过产业衔接资金和招商引资等途径,成功申请了50万元的衔接资金,吸引了290万余元的投资,累计筹集资金340万余元,对村里闲置多年的砖瓦厂进行了升级改造,建设了竹笋加工厂,发展并壮大了竹笋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加工厂运营三年来,累计实现营收近200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为村集体带来经济收益9万元。”黄庆丰介绍道,如今,螺汾村的竹笋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农产品,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以前,我们做梦也没想到,这些不起眼的竹子竟然能变成‘金疙瘩’。”螺汾村村民黄大发高兴地说。“现在,我一天可以挖出一二百斤的新鲜笋子,今年的收购价每斤1.5元,这样算下来我一天就能赚两三百元。竹笋产业的发展不仅让我们村民摆脱了贫困,更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像螺汾村这样依靠发展竹笋产业致富的精彩故事,在遂川县不断上演。遂川县拥有50.4万亩的毛竹林面积。为了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去年,遂川县规划并建设了衙前镇、碧洲镇等毛竹产业示范带,初步规划面积达到12592亩,已经建立了2个高标准的笋竹两用林示范基地。
在此基础上,遂川县进一步创新了经营和销售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竹产业,加工生产笋干、笋罐头等成品,并利用网络平台、电商、超市和社群营销等手段,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鲜笋和笋制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据统计,目前遂川县的竹笋年产量接近10万吨,涌现出了江西竹林食品有限公司、江西宇和食品有限公司等10余家竹笋加工企业,年产值突破2亿元,带动了当地5000余名劳动力就业,人均增收4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