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2年,吉林省以大安、通榆等林草湿连通试点单位和白城、辽源国土绿化示范项目为引领,全面推进绿化美化重大生态工程,全省共完成生态修复367万亩,超出年度任务37.3%,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我们把生态修复作为重中之重,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郭伟说,同时把生态保护作为核心职能,资源保护管理不断加强。
郭伟表示,吉林省创新开展生物多样性和林草碳汇调查监测工作,科学划定国家级公益林、重要湿地和各类自然保护地红线范围,为科学保护利用林草资源提供了基础支撑。
如今,吉林省国有林场改革持续深化,16个现代国有林场试点创建成效初显。松嫩鹤乡、长白山国家公园纳入国家布局。长白山和龙湾群2个保护地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
吉林省还着重保护野生动植物,启动实施了中华秋沙鸭安居工程、迁徙水鸟同步调查,持续加大对虎豹、东北红豆杉等极度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
吉林省是我国北方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拥有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沼泽、农田等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现有野生动物4900余种,野生植物4000余种,其中包括东北虎、紫貂等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6种,一级保护野生植物东北红豆杉。
为进一步推进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全面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2022年12月,吉林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吉林省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湿地保护率将分别达到45.8%、72.3%、50%,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稳步提升,初步形成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机制,生物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我们将组织修编《吉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加强新时期吉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吉林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副处长王宏媛说,还将启动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掌握外来入侵物种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等情况,并提出相应保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