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异味扰民是目前城市环境信访投诉多发的领域之一,是不可忽视的民生问题。因此,梳理城市异味污染的来源和特征,分析引起环境信访投诉的主要原因,探索城市异味污染防治的有效措施,对于切实推动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城市异味污染的来源多样,与城市中的污水和固废污染相比,异味污染易产生、易逸散、易感知。异味在多个环节产生,并极易在空气中逸散、溢出、泄漏,且容易被感知,有时即使企业达标排放,仍会受到居民投诉,出现“达标扰民”的情况。此外,有时会在较短时间内出现集中投诉,这些异味投诉事件背后可能存在复杂的民事经济矛盾,投诉人往往通过反映环境问题以期解决深层的利益诉求和纠纷。
城市异味扰民投诉一直居高不下,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城市规划布局不合理。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导致污染源与居住区相邻。另外,由于土地资源紧张,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实际建设过程中,部分设施不符合防护距离要求,各功能区之间缺乏必要的缓冲空间。
异味监管依据不充分。国家和地方针对异味气体的管控指标有待完善,尚未制定恶臭环境质量标准和行业标准,导致环境质量评估困难,环境管理缺乏约束力。
异味控制技术满足不了实际需求。以餐饮业的油烟废气为例,现有油烟净化设备多采用的是机械过滤法、静电法等,对于油滴、颗粒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于以分子态形式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去除效果有限。另外,在技术使用过程中,部分用户出于成本考虑,往往出现药剂使用量不足、未及时更换耗材等不规范运维现象。
公众对异味污染的认知存在偏差,对排污企业及其排放污染物的专业信息了解不深,往往会先入为主,认为只要企业排放异味气体就会严重危害到人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可能高估了企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针对城市异味扰民问题的成因,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历,提出如下的防治对策。
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区域的异味污染防治规划,从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出发进行整治。城市发展应严格设置不同臭气源的卫生防护距离,充分考虑与“楼企相邻”有关的环境问题,增设环保准入条件。
完善异味污染防治的标准体系。加快构建异味污染防治标准体系框架,包括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分析测试方法标准等,完善地方异味控制标准和行业标准。
强化异味污染的管控水平。提高异味污染监测能力,构建“人技共防”监管模式,推广走航车、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控等新技术手段。严惩异味处理设施不正常运行、异味超标排放、偷排漏排、逃避执法检查、整改不到位等环境违法行为。
加强技术攻关和科技支撑。筛选行业适用的异味控制技术清单,研究区域异味综合控制技术与方案。通过试点示范,总结推广成功经验。通过技术引领,逐步提升城市精准除臭、科学除臭水平及能力。
进一步引导公众参与。基层政府要与公众建立良性互动,同时提高基层调解的专业性和服务性。推广民间环境监督员制度,形成长效监督。充分听取公众意见,消除公众疑虑,切实提高群众信任度。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