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更清洁 致富有门路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1-03-30 13:10:27 浏览()次

  压在写字台玻璃板下的一张名片已经泛黄,上面写着卖散煤的联系人电话。2019年冬天之后,陈玉峰就再也没有拨打过。

  陈玉峰是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韩麻营镇海岱沟村的一位普通村民,作为第一批更换清洁取暖炉具示范户之一的他感受颇深:“以前过年最盼望孩子们和小外孙回来,但我们村一到冬天都烧散煤,屋里呛院里脏,有一年小外孙因此咳嗽了好几个星期,我们做老人的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现在,这样的光景一去不复返了。

  推进清洁取暖,倾听群众心声

  陈玉峰所在的海岱沟村是典型的北方农村,以前冬季取暖基本靠传统小型燃煤炉,由此造成空气污染严重,甚至产生煤气中毒、发生火灾等严重隐患。另外,村内基础设施薄弱、政府补贴负担重、老百姓取暖成本高等实际问题,一度让清洁取暖工作停滞不前。

  “清洁取暖是脱贫工作中保障住宅安全的重中之重,是要优先解决的民生问题。”生态环境部第十帮扶小组(以下简称帮扶小组)联络员张媛媛回忆起扶贫工作刚开始的情景时说。自2017年帮扶工作开始,生态环境部先后选派刘一、张健两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由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评司组成的帮扶小组多次对海岱沟村进行帮扶。帮扶小组一来,就将工作重心集中在冬季清洁取暖的推进上。

  2019年,帮扶小组发挥排污许可、环评管理技术支持的行业优势,在调研“民用燃煤清洁取暖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在海岱沟村实施了清洁取暖示范工程:与中华环保基金会签订捐赠协议,出资30余万元,为海岱沟村约100户村民、小学及村部捐赠了新型环保炉具,并为部分贫困户和小学安装了暖气片,配送了清洁煤。

  “要说更换清洁取暖炉具,那我们家肯定最有发言权了。”陈玉峰告诉记者,听说要换清洁炉具,他虽然很想换,但心里也是犯了难,“费用是多少?清洁煤贵不贵?能不能用得习惯?取暖效果好不好?那时候各家各户都在‘观望’,很多人并没有报名。”

  了解此情况后,刘一、张健和张媛媛同县政府一起多次逐家逐户调研、答疑解惑,鼓励村民积极尝试,并组织村干部带头示范。“听到小张这么耐心讲解,我们心里的这块石头也落了下来。”陈玉峰说。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随着清洁取暖工作的推进,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新炉具缺少水箱导致烟囱过热,屋顶材料较差的居民家中会有发生火情的风险。陈玉峰家中就因烟囱过热引发火灾,屋顶上烧了个洞,这让推进工作再一次陷入僵局。

  “火灾发生后,孩子们都劝我放弃安装清洁炉具,干脆搬进县城里一起住,我心里确实犯了嘀咕。评估中心副主任邹世英多次来我家进行调研,查找问题、修缮房顶,还对全村的使用情况做了调研,把大家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厂家,前后4次改进炉具,全部免费更换。看着工作人员如此认真对待,我和家人们再次放下心来。”陈玉峰坚定地说。

  2019年1月,邹世英再次赴海岱沟村考察,为体验取暖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取暖效果,和老乡们同住,直接对接厂家多次改进取暖炉具。在免费为全村更换好改进设备后,帮扶小组再次深入群众中间,开展了安全使用清洁煤的宣传引导工作,提醒村民要注意做好烟囱设计安装和正确使用,保障排烟顺畅,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同时为各家各户安装烟雾报警器,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尽管发生了这次小火灾,但是帮扶小组并没有因此退缩,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帮扶小组工作人员的真心,更是让我们干干净净地取上了暖。和帮扶干部在一起,我们觉得就像是一家人一样,现在村里不论谁家看见他们都会叫进家里坐一坐,聊聊天。”陈玉峰笑着说。

  为村民创收,让村子留得住人

  真扶贫,扶真贫。改善村民生活基础设施条件是帮扶根本。自2017年以来,评估中心为海岱沟村安装路灯80盏,硬化学校外路面,购买办公桌椅20套,共投入帮扶资金24万元。积极与企业合作,为4个村捐赠节能灯泡约5000只,让村里的路不再黑暗。为让贫困户增收,帮扶小组还修建配套的蓄水池,让上万株果树得到及时灌溉。同时,每年帮扶小组还与海岱沟村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学习活动,通过支部共建活动,邀请河北省农业大户为海岱沟村村民开展果树嫁接技术知识培训。

  另外,帮扶小组针对当地柴鸡销路难的问题,积极宣传,为海岱沟村农产品拓宽市场渠道,将部分优质农产品引入生态环境部扶贫电商平台。目前,已帮助海岱沟村销售柴鸡近2000只,累计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20余万元,2018年-2021年,累计购买扶贫电商产品76.63万元,贫困户的钱包慢慢鼓了起来。近年来,在帮扶小组定点帮扶下,海岱沟村实现整村脱贫出列,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

  陈玉峰告诉记者,如今大家腰包里有了钱,心气更足了。靠互联网平台卖农副产品增加了收入,大伙对生活也讲究了起来,希望村子能漂亮些,路能好走些,空闲时间有地方跳跳舞、下下棋。帮扶小组和镇政府还投了很多钱搞建设,镇里几个大的村子都通上了柏油路,安装了路灯。村里道路两旁不仅修了排水沟,统一摆上了垃圾箱,还把老百姓的房子整了整,青瓦白墙,远远看,像画里似的。

  贫困一度让海岱沟村留不住人,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回到了海岱沟村。“最近从城里回海岱沟村的人越来越多。要么开个养殖场,或者在镇里的企业打打工。要么种点养点啥,通过物联网卖出去,不比打工挣得少,还能图个自在。”陈玉峰说,原来乡下的人往城里跑,现在城里的人开始喜欢往村子里跑了。“今年小孙女早早地就吵着要回来过年,儿子、女儿也商量着打算承包村头一块撂荒的地,自己也办个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