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吉林永吉县万昌镇施家村的稻田里,张全开动除草机为大田除草,“俺这大米,都是绿色、有机的,再过一阵就收割了,现在正是关键时候。”
这些年靠着绿色大米,张全挑上了现代农业这个“金扁担”,他创办了家庭农场,种粮种出了门道,去年农场纯收入达到500万元。
绿色大米离不开绿色农机。
张全说:“现在大家生活好了,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所以自打2004年起,他就瞄准优质、健康大米。“农业机械化提高了耕种效率,农业投入品减少了,自家地里种出了绿色大米。”
走进张全家庭农场的农机房,各种农机具一应俱全:大型联合收割机4台、拖拉机7台、植保无人机8架、水稻烘干机9台……“水稻从种到收实现全程机械化,每公顷能节约成本3000—4000元。”吉林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处处长高喜文说。
农机化推动规模化,张全种粮面积越来越大。近6年,他流转了施家村等4个村近4275亩土地。
绿色大米离不开绿色技术。
农业种为先。选什么品种?张全的爱人李凤英如数家珍:“稻花香2号、吉粳88号、吉粳83号等,都适宜咱这儿。”
从种子到施肥,家庭农场的绿色技术覆盖全程:4月中旬育秧,旱育钵盘稀播,秧田期35至40天,播种量大约是每平方米300克;插秧在5月中下旬,每穴插秧2至3株。“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施肥就更要讲究了,俺家用的都是优质有机肥。”李凤英说。
为了绿色种植,农场每年要干的一件大事就是“培土”。去年秋收一结束,李凤英就组织工人准备来年春天用的苗床土。张全也忙得不可开交,从地里选土,筛除杂质、烘干后统一封存,这样也可以把杀菌、添加草炭等环节抢在前面。
绿色大米离不开绿色品牌。
“万昌大米,你肯定知道,有名着呢!俺家大田里种的可都是实打实的万昌大米呀!”张全的女儿张楠楠是“90后”,说起自家地里的大米,她的话里满是骄傲,“瞧瞧这个米粒,整齐匀称,色泽洁白鲜亮。做成米饭,油亮、香甜、黏滑,反复蒸煮米粒都不破碎,冷饭也不回生。”
张楠楠夸赞:“万昌大米是万昌镇的特色,十几元一斤不愁卖。我们这个万昌镇,位于北纬43°,处于世界黄金水稻带,地势平坦开阔、土质肥沃、水源充沛。好米来自好水呀!我们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星星哨水库,上游无污染源,这样的水浇出来的米咋能不香呢?”
大学毕业后,张楠楠回乡创业,申报绿色认证稻田2000亩,采用生态种植方式,实现了种地、养地相结合,让农场大米可追溯、品牌化经营。农场投入30万元建成可视化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种植、加工全程可追溯。张楠楠还申请注册了微店和公众号,目前,农场产品营销网络已覆盖国内十几个省份。
绿色生产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旋律。目前全国有3.7万个企业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注册,纳入管理的农产品都有了“身份证”。全国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3年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农膜回收率达到80%。我国粮食生产不断向绿、向优迈进,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粮食安全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03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