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文山州)生态环境局获悉,近年来,文山州生态环境局以“三破”行动(破题提速、破冰服务、破局协同)为引擎,深度赋能“深、联、帮”(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帮扶企业)专项行动,用创新思维破解环评审批难题,以实干担当提升环评服务质效,取得审批效率提升超60%、要素保障全覆盖、总量指标跨州(市)交易等突破性成果,为文山州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直面痛点破题,精准施策提质效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艳波介绍,在具体实践中,环评作为建设项目落地前置要素之一,流程涉及报告编制、技术评估、行政审批等多个环节,其复杂性和专业性在实践中往往成为项目快速落地的关键瓶颈,直接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加快破解这一难题势在必行。
面对部分企业反映环评审批慢的痛点问题,文山州生态环境局主动实施提效改革,将报告书、报告表审批时限从60天、30天分别压缩至22天、12天,审批效率提升超60%,创全州行政审批事项压缩比率新高。
同时,持续深化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着力提升管理科学化水平,发布实施2023年本、2024年本《文山州生态环境局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通过系统梳理行业特征、精准匹配管理要求,使2024年版目录在项目覆盖度、分类合理性、操作便捷性等方面显著优化,有效提升了环评审批管理科学化水平和精准服务能力。
此外,创新实施选址踏勘前置、要素评估前置、制约分析前置“三前置”工作法,通过在重大项目环评编制阶段提前介入技术服务,从源头规避技术路线偏差与要件缺失问题,大幅降低编制返工率。近三年累计完成项目环评审批552个,高效指导1135个项目完成登记表备案,取得“审批提速+服务提质”双重成效。
升级服务破冰,当好企业贴心人
近年来,文山州生态环境局自觉践行“生态为民”理念,扎实推进“深、联、帮”专项行动,服务企业始终做到“环评审批有速度、服务企业有温度、解决问题有深度”,坚持实践“一线工作法”,以“环评服务小分队”为抓手,屡次到8县(市)、产业园区 “面对面”指导帮扶企业解决在环评审批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成功打通了服务项目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文山州生态环境局还通过微信等线上沟通方式,与企业沟通、解答各类问题,真正做到了接诉即办、问题闭环,平均每单个重点项目线上沟通达30余次。近三年累计解决企业环评难题2000余项,实现8县(市)、产业园区全覆盖,助推500余个项目完成环评要素保障。
在绿色铝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服务再生铝项目环评要素保障中,文山州生态环境局主导实施破冰行动,针对全州无挥发性有机物替代指标的情况,深挖潜力、多方斡旋,促成了云南省首单大气污染物总量指标跨州(市)交易,共为4家企业出具总量指标初审意见,在相继获批的文都碳素项目等4个重点项目中,砚山南南再生铝项目成为全州首个通过环评审批的再生铝项目,云南桂铝铝业有限公司送来了“殚精竭虑促发展,真心实意解难题”的锦旗,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来信感谢生态环境部门在项目环评工作多次深入一线帮扶、服务企业环评要素保障、打通环评审批中的关键节点。
创新机制破局,构建协同新格局
着眼持续提升环评审批质效,文山州生态环境局以深化“深、联、帮”专项行动为契机,积极加强与发展改革、能源、交通运输等横向管理部门的沟通、对接,多次联合印发加强专项项目环评要素保障的文件,着力构建协同新格局。
同时,与投资促进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制、审批告知制、政策提醒制、联席通报制”四项机制,实现建设项目信息共享、联合调度。通过以上机制的建立,近三年来,文山州年度开工能源、电网项目环评审批率达到90%以上,9条在建高速公路于2023年全部完成审批。
为进一步强化排污许可管理,文山州生态环境局精准发力,不断规范排污许可证申请、受理、发证取件流程,通过反复研究,多轮专项研讨会商,最终形成了职责清晰、衔接有序的排污许可闭环管理体系。2024年印发《文山州生态环境局排污许可管理五项工作机制》,明确各分局及相关科室在排污许可事前、事中、事后的工作职责,形成了“信息多跑路,企业最多跑一次”的排污许可办件流程,使排污许可办理速度、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近三年来,文山州生态环境局共办理排污许可申请、变更、延续、重新申请及注销业务800余次,全州现有持证企业480家、排污登记企业1690家。
编辑:尚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