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甘肃省张掖市坚持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为核心,在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生态环境专项资金4.84亿元的基础上,持续拓宽生态治理投融资渠道,创新实施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加快构建多元化投入格局。
通过系统谋划、精准推进一批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项目,全市大气、水、土壤及农村环境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域生态系统质量实现系统性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守护“张掖蓝”,大气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实施精准治污项目,空气质量稳定向好。通过实施一系列精准治污项目,张掖市空气质量持续位居全省前列。今年1月—9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85、较2020年改善18.8%,优良天数比率达81.7%,可吸入颗粒物(PM₁₀)和细颗粒物(PM₂.₅)平均浓度分别为48微克/立方米和21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分别下降14.3%和32.3%。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九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全面实施重点工程,源头治理成效显著。聚焦源头替代和末端治理,累计淘汰拆除138台老旧锅炉,完成26台集中供热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整治建成区散煤用户1929户。城市建成区清洁供热覆盖率达到98%,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打下坚实基础。
积极打造智慧监管体系,污染防控形成闭环。依托“一库一图十二网九平台”智慧张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污染源的实时监控与精准溯源。全市施工场地抑尘合格率超过98%,累计开展1699批次环保产品质量抽检,构建起从生产、使用到排放的全链条监管体系,有力巩固大气污染治理成效。
呵护“生命泉”,水生态环境品质整体提升
流域水质持续优良,饮水安全全面保障。通过系统推进流域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全市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保持100%,黑河干支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及以上,国控断面水质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前列。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群众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全市4条城市黑臭水体实现“长治久清”,44个入河排污口中有43个完成整治。6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提升至96.43%,污水收集处理全链条能力持续增强。
再生利用成效显著,流域补偿机制健全完善。张掖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47.06%,为干旱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示范。积极探索建立黑河干流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按照“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原则,推动上下游县区签订两轮补偿协议,累计争取省级奖励资金8497万元,助力一批标志性工程落地,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净化“希望田”,土壤环境安全根基牢固
土地安全利用全面覆盖,耕地风险有效管控。严格落实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全市169宗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受污染耕地全部落实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措施,农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调查评估与分区管控协同推进,地下水保护持续强化。完成4个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率先划定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并实施分区管控,为土壤与地下水协同防治奠定科学基础。
危废处置能力显著提升,环境风险有效防控。建成张掖市危废(固废)处置及资源化利用中心,形成年处置能力14.8万吨,全市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利用率达100%。2021年以来,安全处置医疗废物4979.26吨,切实筑牢环境安全防线。
扮靓“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丰硕
污水处理能力持续增强,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建成172套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完成458个行政村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管控率达到55.08%。乡镇垃圾转运设施、收集点及无害化处理覆盖率达到100%,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改善。
农业面源治理全面覆盖,乡村生态持续向好。通过整县推进项目实施,废旧农膜回收率、尾菜处理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85%、85%和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8.7%,农业绿色生产水平显著提升。
治理路径务实高效,生态宜居成为现实。立足本地实际,形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治理路径,与卫生厕所改造(覆盖率达94.87%)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生态支撑。
算好“生态账”,拓宽生态治理融资渠道
推广EOD模式,促进生态价值实现。以EOD模式为引领,统筹推进黑河流域治理、农业生态修复与绿色产业培育。《黑河流域甘州段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临泽县农业生态修复与低碳产业综合开发项目》成功入选国家EOD项目储备库,获金融机构授信支持2.8亿元,有效破解生态治理融资难题。
深化项目落地,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黑河流域甘州段项目已完成投资11.2亿元,生态修复面积累计达3500亩,配套生态文旅、康养设施实现营业收入超6000万元;临泽县农业生态修复项目完成投资4.15亿元,形成西北生态脆弱区“农业生态修复+低碳产业”可复制模式,实现产业反哺生态,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
培育绿色产业链,增强发展新动能。围绕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打造五条绿色产业链,推进12个绿色产业项目完成投资7.3亿元。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心年处理能力达15万吨,绿色可降解新材料生产线年产值预计达8000万元,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92%以上,绿色环保产业年产值同比增长18.7%,成为区域经济新增长点。
“十四五”期间,张掖市将每一笔生态环境资金切实转化为环境改善的实际成效,实现了从“集中整治”向“常态长效保护”、从“单一治理”向“系统修复”的转变,为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贡献了张掖力量,交出了一份成果丰硕的绿色答卷。
编辑:张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