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青岛市生态环境系统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近年来,青岛市全面推进企业绿色转型,成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十四五”以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海岛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实现“六连优”,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蝉联全国前十,青岛市连续三年在美丽中国百人论坛分享先进经验。
挥发性有机物是集装箱制造行业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十四五”期间,寰宇东方国际集装箱(青岛)有限公司累计投入近亿元,升级生产工艺改造环保设施,实现年减排挥发性有机物超过1700吨,有力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还获得了青岛市大气污染防治补助资金。“我们对生产环节进行改造后,车间里不用戴口罩了,生态环境部门还给我们发放了绿色转型资金补助,这在四年前想都不敢想。”企业安全环保监管部资深负责人表示。
在推动绿色转型的进程中,“无废城市”建设是重要着力点,而资源循环利用则是“无废城市”建设的核心支撑,更是破解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青岛市坚持政策统筹、项目带动、模式创新,在全省率先制定16类市级“无废细胞”建设指南和标准,从企业生产到居民生活,从产业园区到乡村社区,全方位搭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其中,北辰先进循环科技(青岛)有限公司作为青岛市首家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示范工厂,年处理能力达1万吨废电芯破碎分选、3万吨旧电芯梯次利用及2000吨废极片处理,不仅有效服务青岛及周边地区退役电池回收需求,更以全球领先的预处理技术,破解了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处置的行业难题。如今,依托这样的标杆企业引领,青岛已培育形成废旧动力电池、家电、轮胎等多元化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累计建成“无废细胞”近千个。
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完善,为青岛生态环境保护筑牢了产业根基,而在污染防治、营商环境优化与绿色发展平台搭建等领域,青岛同样以系统思维推进各项工作。大气主要污染物连续5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个国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总体达标,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保持99%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高水平实施“双保、双促进”。出台四批52条优化营商环境惠企政策措施,惠及市场主体5200余家(次),1112个省市重点项目即来即审。今年还创新举办企业家圆桌座谈会33场,实施“点单式”预约执法,帮扶企业解决问题1230个。高品质打造绿色发展高地。成功举办上合组织国家绿色发展论坛,高规格举办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5年会,加快推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生态环保创新基地(山东)建设。创新开展“八美之城”建设,引领打造李村河、灵山湾等国家级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生态质量指数连续3年提升。
面向“十五五”,青岛市将以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为目标,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加强区域协同与空间治理。一体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蓝天、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努力打造沿海特大城市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标杆。坚决打好标志性战役,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以PM2.5浓度持续下降为主线,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深化全流域系统防治,“一湾一策”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严格落实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构建齐抓共管环保大格局。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多领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推进重点领域生态保护修复,健全陆海岛湾一体生态监管体系。努力构建“山海城相融”的生态保护体系,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青岛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