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民观鸟节活动在京启动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10-22 09:03:09 浏览()次

10月19日,2025年全民观鸟节活动启动会暨第三届“北京中轴线鸟类发现计划”公益研讨会在北京市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举办。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指导,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腾讯慈善公益基金会(腾讯基金会)、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市园林绿化宣传中心、华北环保项目中心、北京动物学会联合主办,中国观鸟会、麋鹿苑园艺驿站协办。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一级巡视员王小平在发言中指出,以观鸟活动为依托,树立文明、科学的观鸟理念,推动鸟类保护是首都花园城市建设和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观鸟节活动积极倡导广大北京市民关注身边的城市鸟类,是助力北京“生物多样性之都”建设的一个良好实践。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总工程师尹峰在发言中指出,全民观鸟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鸟类科普和观鸟活动,带动全民参与鸟类观察与保护,助力我国鸟类保护工作。当前国家林草局等17部门联合开展为期三年的护鸟专项行动,欢迎广大鸟类爱好者参与支持,共同营造社会共同参与鸟类保护的良好氛围。

SEE基金会秘书长杨彪表示,我国当前观鸟人口占比相比欧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而观鸟人群正是鸟类保护活动志愿者的主要来源。SEE基金会希望通过全民观鸟节活动带动更多人参与观鸟活动,参与鸟类保护活动,进而推动鸟类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启动仪式环节,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一级巡视员王小平、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总工程师尹峰、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白加德、北京市园林绿化宣传中心主任冯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于秀波、SEE基金会秘书长杨彪共同为2025年全民观鸟节活动启动。

2025年全民观鸟节活动发布环节,全民观鸟节项目负责人曹志刚介绍2025年全民观鸟节年度鸟种为“夜鹭”,年度主题为“看见身边的鸟类邻居”,本年度全民观鸟节将聚焦城市观鸟指南、城市空间联动计划、城市鸟类发现计划主题展览、城市飞鸟故事会、观鸟活动、科学观鸟倡导六大活动品牌,在全国不少于50座城市通过不少于200场科学且有趣的系列活动带动更多人认识观鸟、参与观鸟。

全民观鸟节科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于秀波在活动总结发言中表示,推动中国鸟类保护离不开全民参与,而观鸟正是参与鸟类保护的起点。希望更多人通过全民观鸟节活动感受到观鸟的乐趣,多多参与科学观鸟活动,准确提交鸟类监测数据,为相关鸟类科学研究与政策制定提供数据参考。

北京中轴线及其延长线,是文化轴线,更是生态轴线。《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2023年—2035年)》指出,北京中轴线及其延长线是北京串联古今、横跨全域的花园轴线。2025年恰逢“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第三届“北京中轴线鸟类发现计划”公益研讨会也在地处北京中轴线南延长线上的麋鹿苑举办。

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邓文洪教授围绕“创建鸟类友好城市”,结合2025年世界候鸟日宣传海报9种鸟类和《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的527种鸟类,分享全球城市化进程对野生鸟类的影响,倡导采取更多措施创建鸟类友好城市,推进城市鸟类多样性保护。鸟类作为重要的陆生野生动物类群,对鸟类的监测需要更广泛的公众参与,弥补科研院校在监测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

圆桌对话环节,全民观鸟节项目负责人关磊与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康复师戴畅、腾讯基金会生态环保高级经理邓雯洁、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柴子文、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李妍妍共同围绕“城市鸟类保护”话题展开探讨,分享各利益相关方在城市鸟类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工作动态与带动公众参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

当天上午,2025年北京城市观鸟大赛在麋鹿苑同期举办。2025年,恰逢麋鹿回归40年。1985年,22头麋鹿从英国返回故乡中国,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开启重建野外种群之路,此次2025年北京城市观鸟大赛也是麋鹿回家4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来自北京地区近150位观鸟爱好者组成22支参赛队伍,在3个小时比赛时间内在麋鹿苑及周边地区开展鸟类观测记录,经过大赛评委组确认,本次大赛共计有效记录到92种鸟类,其中不乏短趾雕、长耳鸮、花脸鸭等珍稀濒危鸟类记录,值得一提的是短趾雕是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首笔记录。

最终根据各个参赛队伍及参赛个人提交数据,在“老鸟组”团队赛中,土拨鼠队获得优胜队伍奖,红颈瓣蹼鹬队获得优秀队伍奖,水果小鸟队获得至尊鸟种奖,临渊觅羽队获得焦点鸟种奖,土拨鼠队获得鸟种新记录奖。在“菜鸟组”个人赛中,也有两位观鸟爱好者获奖。

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每年的北京城市观鸟大赛为不同阶段的观鸟爱好者参与比赛,以“赛”带观,感受首都花园城市建设成果与北京城市鸟类多样性,参与科学观鸟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