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国储林模式出圈!项目期内林业总产值可突破330亿元,绿水青山这样变金山银山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9-10 11:36:36 浏览()次

国家储备林建设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助于保障国家木材安全,还能满足人民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作为浙江省唯一的特别生态功能区,淳安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国家储备林项目为抓手,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新路径,通过深耕林下经济、创新共富机制、开发碳汇资源等举措,推动林业全产业链升级,构建了淳安国储林价值转化的“三位一体”体系,积累了丰富经验。

淳安国储林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激活要素动能的核心抓手。一是深化集体林权改革,推动林地规模化整合。通过“县—乡—村三级收储网络”,推动林地规模化整合,既解决“林地从哪里来”的难题,又增加村民收入。淳安国储林一期共有33.41万亩林地流转,其中白马村人均月增收近800元。二是完善四方共治机制,凝聚多元协同合力。政府提供政策引导与监管,国企主导规模化经营,村集体统筹林地整合,农户通过“四金”(租金、薪金、股金、现金)深度参与,构建“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权责清晰的共治格局。三是创新多元融资机制,突破资金制约瓶颈。构建“中央引导+地方配套+社会参与”的融资体系,在中央引导资金(80%)基础上增加地方配套资金(20%),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既解决了“钱从哪里筹”的难题,又探索出“钱如何生钱”的路径。四是优化“四金”联动模式,完善利益联结闭环。创新“四金”共富模式,实现村集体、农户和低收入群体“三增收”,破解“利如何共享”的难题。2023年—2024年带动就业1.49万人次,发放务工费1.59亿元。

将产业融合发展作为驱动价值变现的关键路径。以林业资源贯通全链条构建价值闭环。第一产业着重提质。营林方面,培育乡土用材林与珍稀树种,打造“七彩千岛”景观带。深化“一亩山万元钱”模式,发展林药、林菌等立体经营,2024年林下经济规模已达70万亩,产值106亿元,林地综合效益显著提升。第二产业着重延链升级。以政产学研用平台为引擎,引进8家链主企业,打造产业园区集群。枫树岭特色产业园与骄栀科技共建栀子全产业链,实现原料供应与加工增值的良性循环。第三产业着重增效。发展生态旅游等业态,2025年初梅花岛日接待游客峰值近万人;收储32.4万亩山林碳汇开发权,推进6万亩项目试点,构建“碳汇收储—交易—反哺”闭环。同时,年增蓄水量达818万立方米,减少水土流失82.1万吨,生态效益持续溢出。

将支撑体系建设作为夯实发展基础的重要保障。一是数字化赋能提升管理精准度。依托“森林大脑”实现国储林“落地上图”,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风险管控“一屏掌控”;建设碳汇监测通量塔与“两山”科研中心,推动林业管理智能化。二是标准化提升规范全链条发展。创新“七有”(林区道路建设、水池配套、机械运输轨道、管理用房、监控溯源、防护拦网、电力设施)林业标准地模式,完成14个项目1.1万亩的建设,配套全链条规范;建成珍稀用材和中药材育苗基地。三是政策化助力强化全周期保障。出台《淳安县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林地流转实施方案》等文件,构建标准化流转体系。

淳安经验带来的启示

淳安通过国储林建设推动生态价值转化的做法,为相似地区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第一,以要素协同创新激活内生动力。国储林项目就是要盘活林地资源,释放资产潜力。淳安创新性地采用“林下空间开发权+碳汇处置权+林木所有权”流转模式,推动林地规模化流转,解决了传统集体林地困境;通过“一地一策”开发策略,最终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国储林项目需要通过市场化配置撬动社会资本,从而拓宽资金渠道强化资本支撑。淳安通过构建多元融资体系,引入社会资本;积极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将林地经营权、碳汇收益权纳入担保范畴,形成“收益反哺项目”的良性循环。人才技术是国储林项目创新的关键动能。一方面,淳安积极引进海内外林业领域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深化与高校的合作培育人才。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从而有效打破林业资源利用效率低、生态旅游产品同质化等发展瓶颈,为产业发展持续注入创新活力。

第二,以产业融合协同构建共享格局。守住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生态保护是国储林项目健康发展的前提。淳安始终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以科学营林为坚实基础,建立健全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体系,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同时,助力生态价值转化;组建专业防控队伍,守护绿水青山,为林业经济筑基。深化三产融合、提升价值链是国储林项目实现市场金融有效配置的本质要求。淳安构建了“林下种植—精深加工—生态旅游”环环相扣的循环产业链。大力发展林药、林菌、林禽等立体种植养殖;引入先进工艺对林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布局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新业态;通过三产联动,让生态资源多级增值,推动价值链向高端跃升。国储林项目要求完善资本与当地居民的利益联结,保障政府、企业、集体和农民的多方共赢。淳安创新“租金+薪金+股金+碳汇收益”利益分配模式,农户流转林地获租金,务工赚薪金,入股分股金,还能共享碳汇交易收益,让农民与资本共享生态产业发展红利。

第三,以“数字”“科技”双擎护航高质量发展。淳安规划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森林监测、管理及市场分析的一体化数字平台,实现精准营林与产销数据对接,推动资源管理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决策”。国储林项目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林业新质生产力。淳安依托科研基地与产业联盟,聚焦产业痛点开展定向攻关。研发良种培育、林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培育林业科技企业,加速成果转化,推动初级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型。国储林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林业、财政等多个部门,政策协调是国储林项目落地的关键。淳安将国储林建设纳入林长制重点任务,并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完善林地流转制度、给予企业税收优惠等全周期政策护航,加速国储林项目落地见效。

淳安国储林建设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产业融合发展、科技政策赋能,实现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的有机统一。据测算,淳安县每年森林生态效益达32.72亿元,项目期内林业总产值可突破330亿元,为共同富裕注入了强劲动力,为新时代“两山”理念的实践提供了生动注脚。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