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推进香格里拉国家公园创建,让绿水青山发挥多重效益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8-28 11:12:59 浏览()次

心中的香格里拉,我来啦!”“这里自然景色壮美,宛如人间仙境!”“真是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

 8月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迪庆州)山青水碧、鸟语花香,香格里拉国家公园候选区(以下简称候选区)分外迷人,让远道而来的国内外游客不住赞叹。

近年来,迪庆州以推进香格里拉国家公园创建为抓手,加快推进候选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综合治理,持续提高智慧化监测与科学管理水平,在巩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充分利用候选区1.2%的面积开展生态旅游和自然体验,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让绿水青山持续发挥多重效益。

固强补弱,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取得新进展

候选区对外宣传科相关负责人赵冬莲介绍,候选区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域,是滇西北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金沙江水源涵养的国家重点功能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汇集的区域。

“经过专家组科学研判,候选区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珍稀物种重要栖息地,完整的古冰川遗迹,自然与文化和谐交融典范。”赵冬莲介绍,候选区拥有独特的“森林—湖泊—沼泽—草甸—冰川雪山”复合生态系统,是全球低纬度、高海拔复合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

自2015年起,迪庆州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持续推动香格里拉国家公园的创立与发展。2021年以来,着力理顺候选区管理体制、优化范围分区,全力推进国家公园创建走深走实。

近年来,迪庆州先后在候选区普达措片区实施森林、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基础性工作,促进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完成属都湖、弥里塘、碧塔海区域牲畜过载、私搭乱建牧棚等问题整改,促进湿地生态质量有效提升;实施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笼舍设施改造和代表性植物恢复试验等,有效维护了野生珍稀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完成以围栏为封育封禁措施的自然恢复、以湿地微地形改造为主的栖息地恢复、以水系连通和补植补种湿地植物为主的退化湿地恢复,有效保护了候鸟栖息地,提高了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施外来物种防治、碧塔海和吉利古两个区域沼泽湿地修复,切实加强了黑颈鹤等珍稀重点保护鸟类栖息生境的修复,增强了区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通过中央、省级财政资金持续投入建设,候选区累计完成高山草甸生态修复工程项目1.5万亩,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明显改善,高山及亚高山寒温性原始针叶林、沼泽化草甸湿地等主要生态系统发生了正向演替。

赵冬莲说:“候选区扎实有效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不仅让原有的1059种野生动植物有了更好的生存环境,还对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有了新发现。”

科技支撑,推进建设管理提质增效

在加快推进国家公园创建进程中,迪庆州2022年对香格里拉国家公园创建范围及分区作了进一步优化。按照国家林草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2022年12月联合印发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香格里拉国家公园正式列入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2023年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通过《香格里拉国家公园设立方案》,申报设立范围面积1477.13平方公里。

为确保国家公园创建任务落地见效,迪庆州在纵深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持续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为候选区建设管理各项工作提质增效提供优质服务。

开展湿地植物群落与鸟类保护监测,逐步提升基础服务保障能力。目前,在候选区内共设置用于生态保护管理的红外相机540台、监控探头84个、环境综合监测系统9套,初步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管理平台,实现对公园内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及林草防火的实时监控、科学分析和综合管理,智慧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与科研院校合作,组织开展寒温性针叶林生态系统综合监测研究、中甸叶须鱼生活环境及人工繁育试验、须弥红豆杉大样地监测、属都湖—碧塔海片区公里网格多营养级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物质和能量交换综合监测、森林生长和气候变化综合监测、土壤生物与土壤环境监测、绿绒蒿和中甸鹿药等小种群物种恢复试验。积累长期动态科学数据,为公园生态系统保护乃至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与省内相关单位共建合作,特别是以中科院科研支撑为基础,初步构建了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合作建设了全境野生动物实时动态监测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等4个科研监测平台;获批与西南林业大学共建碧塔海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实施中甸叶须鱼生活环境及人工繁育试验、须弥红豆杉大样地监测等20余项国家基金项目。开展国家公园植被垂直带谱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监测、国家公园旗舰物种(雪豹)专项调查、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研究,为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提供理论数据支撑。

随着智慧化监测和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候选区初步构建起复合生态系统保护监测体系的基础性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建设国家公园大数据中心,对公园范围内大气、水质、土壤、生物等生态环境实时监测,进行动态分析和综合管理。

目前,云南省内外多家科研院所的科研、教学、监测等实践基地纷纷落户候选区,科研监测成果日益丰硕。

社区共管,实现保护发展协同共进

“以前经济条件不好,村民纷纷外出打工。现在情况大不相同,我们不仅能在景区就业挣钱,还能把家里照顾好。”候选区普达措景区讲解员此里卓玛介绍,她是景区附近建塘镇红坡村村民,大学毕业后在景区工作,一年收入有10万元左右。

香格里拉国家公园建设涉及当地23个村民小组,821户、3696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迪庆州不仅及时妥善做好候选区14宗矿业权退出处置工作,还将“社区发展”整合进国家公园的五大功能,将社区视为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协同推进,让国家公园建设给地方和群众带来了更多实惠。

——实施产业发展扶持。由迪庆州人民政府、国家公园经营企业出资,公园社区洛茸村提供集体土地,三方共同建设游客接待服务设施——幽悠庄园,通过规范经营,每户每年可获得2.5万元以上的固定收益分红,社区居民还可以参与服务接待,提供高原特色农牧生态产品。

——合理设置公益岗位。优先聘用社区居民参与公园生态管护、环境治理、科普宣教等服务。设置生态管护岗位55个,护林员年收入2.5万元;经营企业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100个(社区员工占企业员工总数的 1/3,年收入5万元以上)。

鼓励社区参与经营。候选区尼汝片区开展马匹租赁和生态体验,增强了生态补偿的造血功能和社区居民的自养能力。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为弥补国家公园严格保护与统一管理措施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迪庆州妥善处理发展与保护关系,除按规定执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禁牧及草畜平衡补偿等措施外,国家公园内逐步建立了符合实际的生态补偿机制。迪庆州人民政府制定国家公园旅游反哺社区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补偿范围、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年限等问题,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据此与村民签订补偿协议;成立以香格里拉市人民政府牵头的社区协调工作组,制定详细的责任分解表并开展工作。按照社区居民与国家公园生态联系的强弱程度,将社区分为三类区域,分别实施差别化的补偿标准。

普达措旅业分公司行政综合部副部长李金认为,通过不断加强与完善社区参与国家公园共建共管机制,随着生态红利的广泛共享,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进一步激发了他们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据了解,近年来,当地居民自发制定了自建房不足三十年不得新建,严禁乱砍滥伐、狩猎以及捡拾童茸和开花松茸等“村规民约”,有效促进了国家公园和谐发展。

优化服务,持续拓展教育体验功能

候选区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造就了雪山、森林,湖泊、草甸等独特多元的自然地理区域景观。周边聚居的藏族、纳西族等8个世居民族,长期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呈现了民族文化与自然景观融合共生的人间胜景。

迪庆州在倾力保护好候选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同时,积极在自然教育领域探索创新路径,通过整合生态资源、科技手段与人文内涵,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自然教育体系,着力打造公众亲近自然、学习生态知识的“户外课堂”,进一步擦亮“世界的香格里拉”金字招牌。

与高校专业团队合作,精心编制课程。先后完成国家公园研学规划与研学教材的编制,课程涵盖5大活动主题,包括“神秘的原始森林”“普达措的生命律动——动物”“普达措高原湖泊”“孕育希望的普达措”“和谐共生的人地关系”,让学生全方位了解公园的生态系统和人文特色。国家公园生态教育基地——改造项目策划,包含“山林野孩子”“国家公园探秘”“发现我们的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的‘园民’”“我们共同的国家公园”5个活动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国家公园的奥秘。

精心设计16个单项体验产品,如植物拓印、标本制作、野生菌认知、牧场体验、参观藏民居、绘制唐卡、拓印经幡、藏式皮雕、蜂蜜采摘、自行车骑行、建造鸟窝、收割青稞、观星等。这些产品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自然之美和文化魅力,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推出了5条体验线路产品,不同时长和主题的线路满足了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研学选择。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社会参与、加强科研合作等措施,候选区自然教育活动日益丰富,参与单位大幅增加,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为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智慧监测体系优化以及社区共建机制的完善等核心工作奠定了更好基础。

赵冬莲介绍,候选区每年有5000余人通过自然教育从“旁观者”转变为生态文明的“共建者”,共享生态福祉。未来,香格里拉国家公园将继续优化课程设置,为更多中小学生提供优质的研学实践教育服务,让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近距离观察野生动植物,体验国家公园的独特生态魅力。

据了解,从2015年至今,普达措景区不到候选区总面积1.2%的区域内,超1220万人次游客纷至沓来,在深刻领略香格里拉自然之美、生态之美、和谐之美同时,给景区带来旅游收入超20.4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