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张自然灾害罚单,是代价更是警示
作者:编辑部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8-22 12:52:45 浏览()次

 



 

8月15日,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应急管理局对两名在台风蓝色预警期间擅自进入自然灾害危险区的游客,开出每人5000元的罚单。这也是全国首张自然灾害综合法规罚单。这张罚单不仅让违规者承担了应有的代价,更向社会传递出明确的警示信号。
 

自然灾害危险区本就是指那些容易发生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或曾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遇到预警天气,其危险程度更是难以预料。两名游客却无视警示,擅自闯入并最终遇险,不得不报警求助,给本就繁重的自然灾害防范工作再添压力。经过救援人员长达12小时的艰苦搜救,他们才得以脱险,而当时台风“韦帕”已升级为橙色预警。
 

类似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发生过不顾预警信息进入危险区域、非法穿越无人区,导致被困、失联甚至遇难的事件。比如今年4月13日,北京怀柔发布大风橙色预警后,仍有人组织团队攀爬野山并拒绝下山,最终被依法行政传唤审查。还有驾车、徒步非法穿越无人区导致丧命的几起事件,比如秦岭鳌太线、罗布泊无人区等,仍然历历在目,令人惋惜。这些行为,既是对自身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任,也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公共应急资源造成严重负担。
 

这些冒险行为的背后,反映出部分人对自然缺乏应有的敬畏之心。一些人盲目自信、心存侥幸,将险峻环境视为挑战自我的舞台,却忽视了大自然并非温顺的游乐场,而是一个具有内在规律和不可预测风险的复杂系统。而且,若是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擅自闯入不仅威胁个人安全,还可能破坏当地十分脆弱的生态平衡,惊扰野生动物。
 

正因如此,深圳此次开出的罚单具有多重意义。其依据《深圳经济特区自然灾害防治条例》,以明确的法律条款和罚款数额,将“禁止擅自进入危险区”从道德劝导升级为法律约束,为“该不该罚、该罚多少”提供了清晰答案。这不仅是一次必要的惩戒,更是一次有益的法治实践,为其他地方处理类似事件提供了借鉴。
 

遏制此类行为,需要从法律制度和公众观念两方面共同推进。一方面,应强化制度刚性约束,依法惩处违规者,若是有组织的违法活动,更要严肃追究组织者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要持续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户外探险观念,增强风险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敬畏自然、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挑战自我,而不是去刻意打破规则甚至触碰法律底线,视生命安全如儿戏。
 

首张罚单不仅是对违规者的惩戒,更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一次纠偏。这提醒我们,真正的户外精神不应是对自然的傲慢征服,而是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探索世界。自然的威严与美丽始终并存,法律的约束、教育的引导,都是呼唤我们以尊重之心去走近、以谨慎之心去体验。希望这份罚单带来的警示,能让更多人在走向荒野之时,不忘带上对自然最基本的谦卑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