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矿区:临武三十六湾美出个新天地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8-15 13:01:29 浏览()次

盛夏时节,走进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三十六湾矿区,曾经堆积如山的尾矿渣场已被郁郁葱葱的植被覆盖,区域内甘溪河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标准,周边耕地灌溉水质大幅提升。这个历经数年开采、饱受污染之痛的矿区,正演绎着从“黑色疮疤”到“绿色宝藏”的生动实践。

溯源调查,摸清底数精准治污

三十六湾地区是临武县有色金属矿主要集中地带,贮存铅、锌、锡、钨、铜等多金属共生矿。资料显示,流域内最多有从业人员近10万人,非法矿点1100多个,非法选厂5000余家。对此,郴州市生态环境局临武分局污防股股长唐祥龙坦言,“一度无序开采导致大量尾砂、废石、废水直排,造成水体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甘溪河河道两岸泥砂堆积上百万吨,流域污染问题更是先后被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级环保督察点名通报。

壮士断腕,再难也要根治顽疾。2022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郴州市临武甘溪河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了由郴州市委书记担任第一组长的领导小组,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现场指导解决具体问题;市生环委办制定《郴州市甘溪河老桥重金属监测断面部分指标持续超标问题整改工作方案》,进一步推进流域突出问题整改。郴州市纪委、生态环境等多部门联动,协同发力、各司其职;携手高校院所组织技术攻关,多管齐下、系统谋划,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

临武县三十六湾、香花岭地区重金属污综合治理项目整改验收场景

“这一过程中,我们围绕受污染耕地和灌溉用水,对三十六湾甘溪河流域进行溯源排查,查明历史遗留废渣的属性和分布,掌握矿区地下暗河、岩溶泉、废弃矿井涌水水质污染情况和成因,为废渣、土壤、地下涌水的全面治理、精准施策提供技术支撑。”唐祥龙的介绍中,正是有了这样的“病历本”,摸清了污染底数,靶向治污直达病灶。

持续强化环境监管,矿业秩序由此实现“大乱”到“大治”,非法矿点、选厂被关停,仅保留两家采选企业,并大力推进技术升级改造,矿区被评为“国家级矿产资源整合示范矿区”,两家公司均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矿区企业税收贡献从年缴百万元提升至近亿元。

图为南方矿业选矿厂

源头管控,强力推进污染减量

整治过程中,临武县大力争资立项,全力推进废渣、地下水同步治理。

唐祥龙介绍说,近年来,临武县多渠道筹措资金超10亿元,治理甘溪河流域含重金属历史遗留废渣近百万立方米;探索地下水污染治理,甘溪河上游历史遗留矿井涌水收集与污染治理项目获中央资金4000万元,涌水收集管网已铺设完成,目前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甘溪河大坪电站溶洞地下涌水污染治理项目获中央资金1400万元,目前用地手续正在走审批流程,建成后历史遗留矿涌水处理量可达2万方/天。

通过实施生态恢复,矿区面貌彻底改变。临武县按照“宜草则草、宜林则林、乔灌结合、藤草互补”的原则,先后完成封山育林976公顷,人工造林109公顷。南方矿业有限公司累计完成矿区600余亩重金属污染土地清表工作,复绿复垦500多亩,种植草皮28万平方米。2024年,为改善流域水质,在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帮扶组的指导下,县政府投入243万元在甘溪河上游建设碳坝一座、复绿裸露地块约100亩。经过系统化生态修复工程,昔日矿区呈现出“青山复绿、碧水重现”的新颜。

为有效保障农业生产、粮食安全和群众健康,临武县共投入3000万元建设集中供水工程17处,解决6万余人饮水安全问题,投入800万元建设小型农田灌溉工程,解决16个行政村2万多亩耕地农田灌溉问题。

从“矿区伤疤”到“生态样板”,临武县摆脱资源路径依赖,一方面做污染减量的“减法”,一方面做生态增绿的“加法”,以矿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产业升级,以矿农文旅深度融合推动绿色转型,今日的甘溪河边,漫山遍野的格桑花海如约绽放,“癞子岭”变身矿山风景区,偏远村庄成了旅游胜地,矿区经济由“一矿独大”加快转变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