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多维创新赋能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4-29 10:34:22 浏览()次

近日,重庆市黔江区一场别开生面的约谈会召开,生态环境、检察、纪检、司法和行业主管、属地乡镇联合集中约谈7家肉牛养殖企业,对其需要注意及整改的环境问题进行沟通,谈话内容丰富直接,富有成效,更像是对企业进行“体检”式的工作指导。

这是重庆开展规范涉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的探索之一。4月25日,重庆市生态环境系统召开视频会议,对规范涉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集中整治专项行动进行动员部署并通报《重庆市规范涉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内容。加快整治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以多维创新赋能的方式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教育为先渐进式执法“组合拳”

武陵山区,山高水长。重庆市黔江区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林区资源,成为重庆肉牛产业发展的高地之一。

但肉牛在养殖环节存在着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为此,黔江区生态环境局会同多部门开展约谈会,实施点对点提前预警,对7家肉牛养殖企业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特别是粪污处理等环境问题进行了“体检”式指导。

约谈会还创新普法方式,黔江区人民检察院和区司法局定向、精准普法,引导企业知法、守法,规避发生环境违法行为甚至刑事责任风险。黔江区农业农村委、属地乡镇则从粪污资源化利用、日常监管巡查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约谈既是警示,更是帮扶,我们将严格按照要求,迅速整改问题。”一家牛肉养殖企业负责人在约谈会上表示。

“推行‘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告诫说理—行政处罚—监督整改’渐进式执法模式。”黔江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怀向记者表示,这是黔江区全面落实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规范生态环境执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探索出的方法之一,他们将坚持守底线和促发展、教育与处罚、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坚决摒弃执法“一刀切”。

通过约谈进行帮扶的,还有重庆市南岸区。作为重庆的主城核心区之一,南岸区建筑工地众多,扬尘问题“反复治、治反复”。

为此,南岸区生态环境局联合区城乡建委、区交通运输委等单位召开集中约谈会,对近期督导帮扶发现的8家重点工地扬尘突出问题开展通报约谈。会上,南岸区对部分工地存在控尘措施落实不到位问题进行了帮扶,对相关工地提出明确工作要求,包括严格对照问题清单整改、举一反三自查自纠、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等。

8家施工单位负责人现场签署《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承诺书》,承诺严格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立即落实整改措施,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综合查一次”破解重复执法

黔江向西是重庆市铜梁区,这里地势平坦,环境优美,是重庆众多高新企业的聚集地之一。

面对众多的企业,有些执法检查必不可少,但这么多执法单位如何能形成合力呢?铜梁区探索并全面推行涉企“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推动涉企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提高行政执法质效,打造优良法治营商环境。

“涉企‘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是指通过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行政执法协调联动机制,对涉及多个行政执法主体的涉企行政检查事项,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监管对象进行的集中联合执法检查。”铜梁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龙思梅向记者介绍,该检查机制聚焦执法监管中的难点盲点、企业生产经营的堵点,对涉及多个部门、管理难度大、风险隐患突出的监管事项,建立跨部门、跨行业领域联合执法制度,解决行政执法中的重复执法、多头执法、随意执法等突出问题,为企业创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通过统筹压降本部门执法次数,一次检查对多个要素‘一次查清’,减少重复检查次数。”铜梁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长王晓友也向记者表示,铜梁区通过拓展在线监控、用电监控、走航车、无人机等非现场监管手段应用,强化数据分析研判,不断提升执法的精准性,积极开展跨部门联合监管,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

铜梁区司法局则全面梳理明确涉企行政检查事项,实行清单化管理并动态调整,无法定依据一律不得列入清单,清单之外一律不得开展检查。“相近时间段内,不同内设科室对同一企业实施检查的,原则上合并进行;不同行政执法部门对同一企业实施检查任务的,原则上联合实施。”铜梁区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敏向记者介绍,他们还编制“综合查一次”场景清单,梳理适合开展“综合查一次”应用场景清单17个,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成熟一批、公布一批,逐步健全完善。

据了解,到2025年底,涉企“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将在铜梁全区落地,涉企随意执法、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逐步形成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常态化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执法检查机制。

而在重庆母城渝中区,构建了“线上巡查×靶向核查”体系,排污单位4大类825项数据感知覆盖率达100%,累计闭环处理各类问题200余个。渝中区生态环境局还牵头开展跨部门“信用+执法”联合检查,5部门联合对企业“一次检查、全面体检”,减少重复检查80%,执法效率大大提升。

同时,渝中区生态环境局还建立“首违免罚+信用修复”容错空间,对16家轻微违法企业免予处罚36.5万元,并同步开展信用修复指导,助力3家企业重塑环境信用。

“扫码入企”执法全程“阳光可溯”

事实上,铜梁区还针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级分类赋码制度。信用A级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实行“非请勿扰”诚信管理;信用B级企业,常态化随机检查;信用C级企业,加大检查频次;信用D级企业列为重点监管对象。

铜梁区生态环境局还严格执行“入企一码通”预约机制,与铜梁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开展“扫码入企”执法检查,累计检查企业11家,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

与铜梁区类似,永川区也正在开展“扫码入企”试点工作。“行政执法人员进入企业开展检查、调研等工作时,需通过扫描企业专属二维码进行登记。系统将自动记录执法人员信息、入企时间、事由等内容,并生成电子台账,确保执法行为可追溯、可监督。”永川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赵亚向记者表示,此举不仅有效避免了随意执法、重复检查等问题,还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

“以前执法人员入企检查,我们难免有些顾虑。现在有了‘扫码入企’,整个过程公开透明,我们心里更踏实了。”永川区某企业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他们还可通过系统对执法行为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永川区则依托这些建议和意见进一步促进执法部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

记者也了解到,在《重庆市规范涉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方案》中也明确提出,要扭住“不合法、不科学”“不严格、不规范”“不作为、乱作为”“不文明、不廉洁”等问题,抓实整治检查主体资格、整治行政检查与行政执法工作安排、整治检查流程标准、整治执法检查行为、整治违规违纪行为等“五项重点”,把握整治执法突出问题和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规范执法和强化服务、猛药去疴和固本培元等“三个结合”“查、改、治”一体推进。

“通过系列创新举措,重庆生态环境执法系统正在进一步深化‘执法+服务’进程,推广‘监督+服务’模式。”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执法总队党委书记、总队长吕俊强向记者表示,2024年,重庆市生态环境领域轻微违法免罚、不加处罚款、实施法定最低处罚案件663件,同比增加41.6%。下一步,重庆将深入推进“大综全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以推进行政检查减量化、行政处罚规范化、信用监督精准化、执法监督效能化、数智支撑智慧化为牵引,系统构建“无事不扰、包容审慎、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涉企行政执法新模式,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