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文昌市东阁镇群建村委会排港村,藏着一处“红树林托儿所”。占地228亩的它,精心呵护着14种共75份的“树宝宝”,从常见的正红树、红海榄,到“国宝级”的木果楝、水椰,再到濒危的拟海桑、海南海桑,都在这里安了家。
2025年1月,文昌清澜红树林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正式获批,成为海南省首家红树林种质资源库,肩负起保护与传承红树林林木种质资源的重要使命。这一开创性成果为海南省乃至全国的生态保护、科研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具有多方面的深远意义与显著亮点。
为保护好文昌地区珍贵的红树林资源,早在1981年9月,就设立了清澜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为43719.3亩,其中核心区13261.5亩、缓冲区14499亩、实验区15958.8亩。区域内红树林面积为20153.17亩,是全国红树林保护最为完整、品种最多、生态结构最好的保护区之一。
保护区内有红树植物19科24属36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植物为木果棟、水椰、莲叶桐;有鸟类 28科117种,包括珍稀濒危、属国家Ⅱ级保护鸟类有鸮鹗、红隼、黑翅鸢等 9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7.7%。
2018—2020年,文昌市在海南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实施退塘还林还湿工程。截至2022年10月,文昌市累计投入3.89亿元清退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养殖塘面积13153.79亩(涉及717户、2868人)。同时,在清退的区域内组织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修复新造红树林7683.81亩,生态还湿5469.98亩。
目前,海南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养殖塘已全部清退,通过实施退塘还林还湿工程,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恢复,新种植的红树林大部分长势良好,当地群众保护红树林意识显著提高。
保护区积极开展科普活动,与周边企业、社区合作,举办红树林保护知识讲座和科普展览,将《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的宣传融入其中,向广大群众普及红树林生态价值和保护意义,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 ,引导公众自觉遵守规定,共同参与红树林保护。
为进一步保护种质资源,保护区积极对接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全面提升种质资源库的管理水平。下一步,将依托技术力量,开展新品种选育、种苗繁育、生态产品研发等工作,为红树林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