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生态环境局联合顺义区交通局、顺义区园林绿化局共同召开顺义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美丽北京建设新闻发布会,介绍了顺义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花园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领域的低碳绿色转型等有关工作情况。
顺义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笛表示,顺义锚定美丽北京建设目标,紧盯“十四五”目标要求,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顺义。
科学合理制定目标任务
近日,北京市出台了《关于全面建设美丽北京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美丽北京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擘画了“十五五”生态图景。陈笛说:“结合区域实际,顺义区注重提升‘含绿量’,分行业、分类别提出了具体提升比例。”
过去一段时间,顺义区全力巩固空气质量改善成效,全区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30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8%,并分区域制定各属地PM2.5年均指标任务,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巩固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的目标要求,市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不低于5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达标,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推动污染物总量减排,累计完成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640吨、氮氧化物(NOx)减排1800吨;化学需氧量(COD)减排2540吨、氨氮(NH3-N)减排290吨。
为实现美丽顺义建设目标,顺义将紧抓减排核心,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大新能源车推广力度,提升企业“含绿量”,力争2025年注册登记汽车中新能源车比例达到50%;坚持“三水统筹”,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全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启动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工作;坚持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地共管”,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紧扣“双碳”目标,深入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光伏年发电量力争达到3亿千瓦时,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力争达到30万平方米;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工作,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GEP-R)和建成区绿视率,促进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
“顺义将牢固树立‘大生态’理念,强化跨流域联防联控、开展重点行业工业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回头看’、将噪声治理纳入生态保护行动计划等,进一步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合力。”陈笛说。
细化统筹任务措施
“顺义区生态环境局将始终坚持‘出实招、动真格、见真章’,在加速推进美丽顺义的赛道上全力开跑。”顺义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湘婷介绍,将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花园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领域的低碳绿色转型等方面持续发力。
“我们始终致力于推动顺义区交通运输领域的低碳绿色转型,将交通运输行业车辆新能源化作为核心任务全力推进。”顺义区交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胜说。
目前,顺义区现有新能源出租车2828辆,已实现100%新能源化目标,在全市范围内较早完成了“零碳转型”。2025年,计划再新采购109辆纯电动公交车替代老旧混合动力公交车;2024年共推动504辆目标车辆完成报废,目前区内尚存国四排放标准货车400辆,力争年内全部淘汰。
“花园城市建设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顺义区园林绿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启志表示,我们积极探索属于自己的特色路径,努力让百姓畅享“开窗见花,开门见绿”的美好生活。
2024年,顺义区推进温榆河公园二期建设,34.26万平方米小微绿地如繁星般点缀在全区各处。2025年,聚焦森林围绕、花彩拥城的目标,推进城市森林四期建设工程、京密路(顺义段)周边环境提升建设工程(一期)、1处花园式示范街区、3条城市画廊、3个花园村庄、2条林荫路、20.34万平米小微绿地、348.4亩平原造林和2000亩山区森林经营等重点工程,形成春花似锦、夏绿成青、秋彩斑斓、冬树优美的四季观景视廊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