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记者见面会现场。刘健摄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国新办于4月17日下午举行了“新征程上的奋斗者”系列首场中外记者见面会,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谷树茂、生态环境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核设施监督二处处长杨义平、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所长胡京南、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小水滴”志愿者袁慧、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二级主任科员付怡然围绕“守护绿水青山 共建美丽中国”主题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在现场,5位代表围绕记者关心的“在工作中,通过哪些具体行动推动美丽中国的目标一步一步成为现实”问题,分享了自己工作中一件件振奋人心的过往,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记者。他们表示,天更蓝、水更清离不开每一位环保人的努力,未来将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和坚持,在实现美丽中国进程中继续贡献自己力量。
当前,AI和大数据等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在生态环境领域。在回答记者提问有关新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发挥的作用时,付怡然、胡京南和谷树茂结合各自工作进行了分享。处理群众反映的周边异味问题,采用了像电子鼻、嗅探监测等技术,精准定位到源头企业;AI、大数据技术助力在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化学组分等数据中快速识别污染特征和规律,高效筛查异常排放问题线索;通过大数据平台高效发现企业是否存在涉嫌弄虚作假……他们表示,AI不是万能的,还需要充分发挥人的智慧,进一步探索新技术与生态环境工作的深度融合。
在回答媒体关于“如何增进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解,动员更多人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问题时,杨义平、袁慧分享了各自领域生态环境志愿活动的故事。成立青年志愿服务队,每年寒暑假期间,为上海的“爱心寒暑托班”开展核电科普课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让志愿服务触手可及……胡京南以目前家喻户晓的PM2.5概念和六五环境日科普活动等为例分享了科学普及的重要意义。他们表示,正是有千千万万的环保人所散发出来的萤火微光,才汇聚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璀璨星河。希望更多的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同守护好绿水青山、建设好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