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4-17 08:20:08 浏览()次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以实际行动不断推动“两山”实践创新,以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与应用为抓手,形成了生态产品调查监测—动态评价—价值实现—保值增值的闭环模式,走出了一条北方地区生态产品价值管理和价值实现的新路子。

摸清生态家底,为绿水青山打上“价值标签”

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区,延庆区始终坚持生态立区,坚决守住好山好水好生态,以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GEP核算为抓手,建立健全生态产品监测和价值评价机制,有效解决了生态产品价值难度量的问题。

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充分利用和集成卫星观测、航空摄影、地面采集、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形成自然资源“空天地网”一体化的调查监测数据,实现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数据三维立体可视化,如期完成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庆峡—古崖居地方级风景名胜区、潮白河(北京段)、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地籍调查成果编制,摸清延庆区生态产品基础信息。

健全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延庆区积极开展GEP核算,率先建立反映延庆实际的核算体系和核算方法,对延庆区全区和各乡镇GEP进行核算。结果显示,全区GEP从2014的45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50亿元,为绿水青山贴上了“价值标签”,对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转化、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构建GEP核算和展示平台。率先提出可比GEP概念,实现了年际间GEP纵向可比,建立起“1+2+1”GEP核算制度体系,搭建了北京市首个生态产品核算和展示平台,动态绘制出全域生态价值“一张图”,为北京市地方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变现生态价值,成就独具特色的“延庆经验”

延庆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良好生态环境,在供需对接、拓展实现模式、促进价值增值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价值在市场交易中变现。

联动“长城、世园、冬奥”三张金名片。探索“生态+文化旅游”“生态+冰雪体育”“生态+特色产业”模式,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为牵引,以世园会后利用为重点、以冬奥遗产利用为抓手,做足长城文化、生态旅游、冰雪经济文章,打造冬奥冰雪、长城古道、红色研学、京张铁路等国家级精品旅游线路,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2024年全年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35亿元,同比增长21%。

农旅融合打通京郊乡村旅游路径。探索“生态+产品供给”模式,结合区域农业种植结构特点,创立“妫水农耕”品牌,推动延庆区农产品销售向优质化、品牌化、产业化转型,实现以品牌带动土特产“抱团”闯市场。探索“生态+共生社区”模式,将“生态产品”嵌入精品民宿和全域旅游,重点培育“长城人家”“世园人家”等特色民宿,形成“延庆人家”品牌民宿体系,累计盘活农村闲置房屋700余处,每年带动农民财产性增收1200万元,直接带动村民就业700余名,带动村合作社分红增收300余万元,探索出一条契合京郊、具有北方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搭建村级“两山”转化平台。延庆区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集中式输出”的方式,以南天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率先在华北地区搭建村级“两山”转化平台。通过发挥政府在政策倾斜、生态补偿、绩效考核、市场监管和营造社会氛围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生态系统建设,鼓励金融资本流入乡村,形成市场主体、村集体、金融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生态资源共建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格局,实现生态保护前提下的资源、资产、资本三级转换。

保护和激励双向发力,实现生态产品的保值增值

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延庆区积极拓展GEP核算结果应用,从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多向发力,不断夯实绿色基础。

创新GEP与生态保护补偿联动挂钩机制。出台GEP考核奖励办法,面向全区15个乡镇设立规模5000万元的GEP补偿奖励资金,建立起以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GEP-R)不降低为前提的GEP与生态保护补偿联动挂钩机制,采取“达标+激励”的方式,通过GEP-R、GEP增量排名分档分配生态补偿资金,实现各乡镇生态保护责任越重补偿越多、贡献越大补偿越多,切实让保护生态环境的乡镇不吃亏、能受益。同时,为了鼓励各乡镇和市场主体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上创新尝试,在5000万元中单独设置500万元的GEP创新奖励资金,明确对各乡镇申报的具有较好推广应用价值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新典型案例进行评审和奖励,通过以评促学、以奖促干,引导乡镇干部提升GEP素养,形成更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动实践。

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延庆区结合区域实际大胆探索,构建了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多渠道开展案件线索排查,深化执法司法衔接,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检察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移送、参与磋商、支持诉讼、监督修复、信息共享等方面的衔接机制,形成了“信息共享、案件共查、问题共治”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新格局,将生态环境损害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典型案例、政策解读等多种形式,提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工作的知晓率,让环境有价、损害赔偿的理念深入人心。

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延庆区通过制定乡镇GEP增长目标、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探索建立生态积分体系、加强绿色金融创新等多种举措,着力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特别是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方面,以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为导向,扎实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有效压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同时,延庆区配套搭建了智能化GEP-R提升空间管理一张图平台,实现精准化、可视化治理,并以此为基础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乡镇实践,“延庆黑汉岭村首创生态文明积分制,形成‘生态+治理+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入选北京市委“微改革、微创新”典型案例,形成可复制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村域样本”。

作者单位:刘东英、罗富卿,北京市延庆区生态环境局;郝亚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