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上午,武汉海事法院环境资源庭党支部、湖北省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一支部、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生态科研党支部在内河最大的“移动实验室”——“中国环监008”监测船上,联合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依法推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主题党日活动。这也是参加活动单位多年来加强合作、共护长江的生动实践。
聚焦难题,支部联建
三个支部的同志们有着保护长江的共同使命。武汉海事法院作为长江流域跨行政区域管辖的专门法院之一,负责处理六大类108种海事民事、行政案件,其中包括通海可航水域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关纠纷案件。
武汉市水务执法总队于2024年8月转隶至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强化了长江武汉段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保障力量。
而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主要承担长江流域(含西南诸河)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和科学研究等工作,为流域生态环境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三个支部的同志分别代表着司法一线、执法一线、技术一线,工作内容虽然不同,但肩负的使命是相同的。三个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旨在强化交流协同,凝聚长江大保护合力,以高质量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
武汉海事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革胜表示,开展联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是深化党建业务融合、共谋长江大保护新篇章的务实之举,要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步提高的交流机制,努力做好“共抓大保护”的“共”字文章,协作探索运用司法保护令、司法建议等,加强“碳汇”合作,助推“零碳长江”建设。
参加活动人员参观了“中国环监008”监测船,巡看了长江武汉段。在座谈环节,武汉海事法院环境资源庭党支部介绍了管辖范围、案件审理概况及司法实务技术需求;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一支部介绍了偷排案件查处实例及技术监管现状与难点;针对生态环境案件存在线索发现难、证据获取难、损害评估难等具体问题,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生态科研党支部介绍了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环境遗传物质分析的水生态损害评估鉴定辅助办案系统”项目开展情况。
长江局分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国平表示,本次活动是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效履职的生动实践,要加强府院联动、央地协作,在现有合作大框架下推动环境领域行政执法与司法协同,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要做好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为执法、司法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加强交流,业务联动
武汉海事法院与长江局的合作由来已久。武汉海事法院分别于2023年7月、2024年5月组织召开了行政审判与行政执法工作座谈会、长江海事司法与海事行政工作座谈会。长江局作为成员单位之一,与武汉海事法院共同签署了《关于建立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府院联动联席会议机制的备忘录》。在“信息上互通、优势上互补、监管上互助”的多边协作机制基础上,两家单位开展了长江大保护行政诉讼案件理论与实务研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庭审直击等活动,推动形成长江经济带跨流域、跨领域的司法执法协作,开创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局面。
2024年9月开始,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与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联合开展了《武汉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的立法研究工作。污染源自动监控在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是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重要抓手,两家单位联合对相关立法经验丰富的上海市、重庆市、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和嘉兴市、湖南省长沙市等6个城市开展了调研,并对武汉市内不同行业重点排污单位进行了走访,形成了《武汉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该办法有望于2025年正式出台。两家单位的立法研究工作旨在通过制度建设提高监管执法水平,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未来,三家单位还将继续以党建为抓手,强化交流沟通,共同推动“长江大保护”。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