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京杭大运河夹城而过。为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嘉兴市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为抓手,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惠民富民和绿色共享。
嘉兴市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嘉兴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全力构建市县一体、各方协同的工作格局。建设期间,嘉兴市编制印发“两山”基地建设培育点和典型案例培育方案,发布全省首个全市域“两山”转化综合评估指数,逐渐形成全域建设合力,“绿水青山”自然资本持续积累,“金山银山”生态价值不断实现,“两山”转化管理机制赓续创新。
虽然嘉兴市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对照高标准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仍然存在不足,生态环境本底质量待提升,生态农业产业品质应加强,生态工业绿色发展需提质,生态旅游特色元素待擦亮,体制机制建设需持续完善。
下一步,嘉兴市将进一步创新“两山”转化机制,完善能够利用特色生态资源实现价值转化的路径或方法,推动特色转化体制、机制、经验、做法复制推广。
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深化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提质增效,持续开展水生态修复,推进碧水绕镇绕村,建设美丽河湖幸福河湖,推进全国水生态试点城市建设。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全流程全环节治理,紧盯移动源污染治理,提升清洁运输水平。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完善固废资源化收运体系建设,推进危险废物趋零填埋。深化国家级减污降碳试点建设,进一步丰富碳普惠试点建设成果。
加快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加速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的应用,全面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打造消费型农业市场,积极拓展特色化农业产品类型,提高嘉兴农产品的辨识度、附加值。与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稻所等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完善特色农产品生产规范和质量标准,积极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新品种栽培、绿色养殖等绿色生产模式,加快推广绿色防控、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
聚力推动工业升级。转型升级传统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能源三大领域,积极谋划氢能储能、合成生物、类脑计算等未来产业。聚焦重点用能行业,推动产品结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优化升级。加强行业绿色低碳共性技术推广应用,支持企业绿色改造和绿色技术应用,加快构建以绿色工厂为核心的绿色制造体系。持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企业提升清洁生产水平。
谋划打造特色旅游项目。打造特色生态旅游产品,创新“古镇+艺术”文化旅游,与青浦、吴江合力建设世界级水乡客厅,共同打造长三角江南水乡文旅品牌。实施嘉兴“非遗”文创计划,建设一批“非遗”传承基地,开发一批“非遗”文创产品。大力引导乡村旅游集中连片发展,重点打造溢出吸纳型、横向互补型、纵向串联型三大类乡村旅游集群。
构建支持创新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两山”金融服务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基金、债券等多品类金融产品,支持和推动地方“两山银行”“生态银行”“美丽银行”建设。持续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健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和实施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修复与损害赔偿的执行和监督,促进生态环境损害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
作者系浙江省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