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是一座拥有千年陶瓷文明历史的城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景德镇“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辉煌记忆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互融共进,书写着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优先发展的共生范式。
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景德镇借古通今、守正创新,正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将生态治理深度嵌入城市肌理,用绿水青山涵养千年文脉,以文化传承反哺生态文明建设,让每一寸山水都流淌着千年陶瓷的基因密码,让每一条街巷都回荡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强音,开创文脉赓续与生态振兴互促共进的新路径。
水土相依,生态治理延续陶瓷文明密码
“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窑”。景德镇的千年窑火之所以生生不息,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据《浮梁县志》记载,宋代窑工择址“三面环山、一水中流”的昌江河谷,既因当地盛产瓷土、松柴,更得益于完整的水系生态。然而,20世纪80年代左右,工业化浪潮曾让这片水土蒙尘,“青山白化、绿水滞流”的困局威胁着陶瓷文明的存续之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近年来,景德镇全面实施全域生态修复工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重构生态基底。关停整改污染企业,实时追踪窑炉排放数据;创新“矿山复绿+遗址公园”模式,将废弃瓷土矿改造成生态文创地标;系统推进“一江三河”水系综合治理等工程,形成“治水+塑景”的系统布局。去年南河河口断面水质持续改善,重现“水清岸白映青花”的诗意景象。
2024年,景德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江西省“第一方阵”。空气质量3项指标创优,AQI(空气质量指数)以2.494稳居江西省榜首,PM2.5年均浓度以21.1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6.3%)位列全省第一,优良天数比率以98.4%位列全省第二,全年零重污染天气;水土治理实现“四个百分百”——地表水优良率、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农村乡镇级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Ⅱ类水体占比超八成,全域消除劣Ⅴ类水体。
千年窑火与绿水青山相映成趣,传统制瓷工艺在生态优先的实践中焕发新生。这些数据不仅呈现出生态治理成效,更延续着“水土宜陶”的古老密码。
申遗引领,文化遗产激活生态治理创新
生态环境与文化遗产保护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当前,景德镇正全力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景德镇殷殷嘱托的具体实践,是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的龙头工程,也是放大景德镇品牌价值的有力杠杆。
在这场文化与生态的双向奔赴中,景德镇以申遗标准重构城市发展逻辑,将历史遗迹转化为“生态治理创新实验室”,让文化遗产成为解码绿色转型的密钥。在城市遗产区,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把环境整治与保留历史肌理、延续生活烟火结合起来,不搞大规模的拆旧建新,以“降层腾退”“微改造、轻介入”等方式实现“修旧如旧”风貌协调;在乡村区域,推进水系治理等古村落生态修复工程,实现文化遗产与绿水青山共生共融。
景德镇柴窑治理的破局之路,就是申遗进程中“活态保护”与“生态再生”的典范。申遗工作启动后,景德镇以“窑火不熄、青山常在”为统领,创新实施“制度创新+科技赋能”双轮驱动。市生态环境局与多部门联合制定《景德镇市柴窑烧制技艺保护传承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行业规范、污染排放标准、燃料管理等要求,推动传统窑口向环境友好型生产模式转型。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开展柴窑棕色碳(BrC)污染研究,构建“窑炉—大气—健康”三维模型,为千年窑火注入“绿色基因”。
当窑工们不再受烟尘困扰,当古窑周边重现松涛林海,景德镇的千年窑火不仅照亮了非遗传承之路,更点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火炬。
瓷业新生,生态文化赋能产业绿色转型
“双碳”目标提出后,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景德镇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陶瓷产业实现“从柴窑到气窑、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
曾几何时,景德镇因传统陶瓷生产陷入生态困境,市区内600多个烟囱日夜喷吐黑烟,被戏称为“卫星上消失的城市”。为破解污染难题,景德镇扎实推进系统性转型,燃料结构全面转向电力和天然气,陶溪川等文创园区将传统柴窑形制与现代智能控温技术相结合,既守住了“镇窑”文脉,又实现了精准减排;产业升级瞄准“高精尖”,通过政策创新为先进陶瓷开辟绿色通道,通过容缺受理、环评豁免等手段,助力项目突破审批瓶颈,支持项目快速落地;建立陶瓷废料循环体系,将碎瓷片、釉料残渣转化为环保建材和艺术衍生品,破解资源循环利用难题。
绿色变革催生全新业态。如今,在三宝国际瓷谷,昔日的偏僻山村通过“陶瓷+生态”模式焕发生机,污水治理与水系修复夯实生态基底,文创工坊、民宿研学与青山绿水交融,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从“烟尘蔽日”到“窑火净、青山映”,景德镇以“非遗技艺+绿色科技”的双向赋能,让千年瓷都的生态文化基因在现代产业中赓续传承,为全国传统工业城市转型提供了“景德镇方案”。
面向未来,景德镇将以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为引领,锚定“双碳”目标,持续推进生态治理与产业转型的深度融合。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柴窑低碳化改造,以“零碳工坊”探索非遗技艺的可持续表达。依托先进陶瓷产业集群,打造全球绿色材料创新高地,推动“申遗生态”模式全域覆盖,让每一处文化遗产都成为生态修复的活力单元。
窑焰灼灼传古韵,青绿绵绵续新章。景德镇将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创新为脉”的生动实践,书写传统工业城市绿色崛起的时代答卷——让千年窑火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永续跃动,让世界透过景德镇千年窑变的文明之光,看见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之美。
作者系江西省景德镇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