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丽水样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美丽中国建设⑥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3-31 11:37:37 浏览()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先后8次到丽水视察,赞叹这里“秀山丽水、天生丽质”,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近年来,丽水市牢记这一嘱托,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一以贯之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创新且卓有成效的探索。如今,丽水正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向着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征程迈进,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丽水样板”。

秀山丽水,凸显万物和谐的“丽水本色”

丽水是长三角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区,是浙江省重要的水系源头、绿色生态屏障,也是六江源的“生态枢纽”、华东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气候调节“中枢”。近年来,丽水通过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厚植绿色底色。

完善制度保障,提升生态治理能力。丽水始终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从顶层设计入手,优化体制机制,整合组建丽水市生态文明委员会,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统筹、系统集成,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系列重大改革。丽水出台生态环境领域法规政策文件近40件,形成富有丽水特色、科学系统、管用好用的生态环境法规制度体系。通过“卫星遥感+物联网感知监测+基层治理”,打造“天眼+地眼+人眼”的立体化、数字化监测网络。

厚植生态本底,筑牢绿色发展根基。丽水通过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区域责任制、污染天气分级预警机制、地表水重要水体清单化管控制度和地表水—地下水协同治理机制等一系列污染防治工作制度,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2024年,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丽水空气质量排名第九;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丽水水环境质量排名第四,同时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为绿色发展筑牢根基。

注重生态保护修复,构建治理新体系。在瓯江源头区域,丽水协同推进全要素、全流域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瓯江山水工程成为“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的“中国山水工程”微纪录片实地取景点;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修复项目入选“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优秀案例。丽水对废弃矿山的开发利用、建设方式、后期管护、运营、业态植入等进行深入研究,使矿山开发利用形成良性的发展模式,让“失色”的矿产建设基地复绿,通过后续改造开发,推动闲置矿山资源成为文化旅游的“网红打卡点”。

惠民共富,成就独具特色的“丽水经验”

从2003年提出“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战略,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丽水走出一条独具“秀山丽水”特色的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

培育壮大生态经济体系。丽水推动产业转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功能,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健康医药、文化旅游等生态型产业。重点推进笋竹、油茶、林下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延链强链补链,努力打造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实施一批涉水产业重大项目,打造具有丽水特色的涉水产业集群。持续擦亮“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实施产品开发提档、品质管控提标、市场营销提效、品牌运营提升、统筹发展提质五大行动。加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推进能源清洁化转型。

加快推动生态与产业互惠共赢。丽水以“山”字系品牌培育和生态产品标准化建设,实现生态产品由“低价竞争”向“品牌战略竞争”转变。“丽水山耕”先后5次登上“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地市级榜首,“丽水山居”入选全国旅游产品创新八大典型案例。着力构建点、线、面等多层次,县、园区、乡镇、村等多层级,工业、科技、农业等多领域低(零)碳和减污降碳协同试点体系。聚焦打造华东绿色能源基地,建成投产一批抽水蓄能电站、农光互补项目、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中解锁共富密码。

全面重塑全民行动新主张。推广绿色餐饮、绿色出行、绿色建筑等“绿色主张”,引导部门、企业、消费者选择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走深走实,探索出“无废茶乡”绿色农业、“无废童话”生态工业、“天空之城”生态旅游业等发展路径。依托山水诗路、梯田、茶等历史文化元素以及新时期生态文化传播,加快推动生态休闲产品立体化开发,举办国际宣介会、博览会,多措并举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绿色引领,持续深化美丽中国建设“丽水样板”

当前,丽水紧抓新机遇,努力打造全面展示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两方面成果经验的重要窗口,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丽水经验、丽水样板。

推进美丽大花园建设。深入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持之以恒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推进地下水环境管理制度创新探索,完成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构建以“筛—评—控”为脉络的环境健康管理体系,推进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建设。精致建设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将山水、田园、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匠心打造“丽水山居图”,推动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品质颜值整体提升。探索群众常态化参与美丽大花园建设机制。

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2019年,丽水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通过锚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市场化交易、产业化实现通道等关键环节,以改革创新完成试点任务。2024年,丽水再次成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将乘势而上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2.0版。探索开展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评估。编制以经营开发为导向的生态产品目录清单,构建生态产品认证体系,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重大项目库。健全生态产品保护补偿和合理回报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等。健全“生态信用”体系,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丽水将积极打造城市碳监测网络,构建碳中和指数评价体系。加强自愿碳减排项目开发储备,培育区域性碳普惠减排量消纳场景,开展产品碳足迹碳标识评价认证。统筹推进气候投融资、林业碳汇交易等系列改革,推动形成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数智化、新能源化建设改造,推广新能源汽车等节能低碳交通工具,建设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建设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丽水在全国创新性提出建设覆盖全市域的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建成龙泉住龙、庆元坑里等6个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成功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丽水将进一步拓展完善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建立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体系,实现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状况的量化评价。建立健全防护体系、监测体系和巡护体系,打造“智慧+”国家公园低空巡护应用场景。开展“国家公园+”实践,打造环国家公园绿色发展带。探索“基于自然解决方案”推动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全域推进重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行动。

下一步,丽水将继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美丽大花园建设,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培育壮大生态经济体系,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丽水力量,绘就新时代浙西南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画卷。

作者单位:张哲,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刘春龙、王鹿敏,浙江省丽水市生态环境局

编辑: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