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永新加快环评审批,守牢绿水青山第一道防线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3-27 13:08:19 浏览()次

原本需要3个月的环评审批流程,现在一次性搞定,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工业园区某锂电池加工企业负责人为当地环评审批改革点赞道,“他们的热心贴心服务,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暖意。”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让企业“最多跑一次”;推行“容缺受理+承诺制审批”机制,压缩环评审批时限50%以上……近年来,永新生态环境局锚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目标,持续深化环评审批改革,按下环评审批“加速键”,打出生态保护“组合拳”,守牢绿水青山第一道防线,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让企业“最多跑一次”

“过去办理环评审批需要往返跑多个部门,如今通过‘绿色通道’和容缺审批,比预期提前了一个多月。”一家电子信息企业负责人高兴地说。

企业的认可,是对永新生态环境局深化环评改革成效的最佳注脚。

永新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龙怡华介绍,永新生态环境局以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抓手,着力构建“主动介入+精准服务”环评审批体系,推动环评审批提速。建立“一窗综合受理平台集成办”模式,将分散的审批事项整合至县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窗口,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让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同时,永新生态环境局针对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安排工作专班提前介入,全过程对接,及时掌握重点项目建设进展、存在问题和企业诉求,以最快速度完成环评审批工作,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我们还实行‘容缺受理+承诺制审批’机制。”龙怡华说,打破传统“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再受理”模式,允许企业在部分非关键材料缺失的情况下先进行审批流程,“因材料缺失而耽误办事进度的历史已经翻篇了”。

探索园区小微企业“打捆环评审批”机制。“我们去年试水对11个符合要求的企业项目‘打捆环评审批’,一次为企业节省成本11万元。”龙怡华介绍,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打捆环评审批”有效减少了编制环评文件的费用和精力投入,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2024年以来,永新生态环境局精准帮扶重点项目66个,其中省重点建设项目22个;完成环评审批项目7个、备案70个,环评审批时限平均压缩50%以上。

运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守牢生态第一道防线

优先保护单元两个,面积938.04平方千米;重点管控单元5个,面积231.01平方千米;一般管控单元2个,面积1012.09平方千米……2024年,永新县配合市里更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

“我们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绿色标尺作用,助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服务高质量发展。”永新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陈昊颖表示,在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方面,我们运用智能化、制度化手段,重点审查生态环境管控的符合性,强化“两局”行业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及重大项目落地审查分析,守好生态保护红线。

以数字化改革为突破口,推动环评审批智能化。永新生态环境局通过“江西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项目选址智能研判服务,让企业提前规避生态敏感区,降低环评返工风险。“我们去年优化企业选址方案2个,为企业节约前期成本超60万元。”永新生态环境局环评股负责人说。

创新推行“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同步审核、压茬办理”工作模式,永新生态环境局以实打实的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的负担。“两项许可‘一口受理、同步审批、一次办结’,大幅压缩了技术评估、审查审批时间,企业办事效率提升50%以上。”陈昊颖说。

此外,永新生态环境局还通过政务网站、服务大厅、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动态更新环评法规、审批进度及执法结果。2024年,主动公开环境信息八大类90多条,依申请公开答复率达100%,有效保障公众知情权与监督权。

坚持“服务+执法”双轮驱动,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效能

电子屏上,实时显示废水排放的流量、pH值、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走进永新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中控中心,园区内企业污水排放量、数据变化情况一目了然。

拿出排污许可证,永新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负责人曹文龙扫描上面的二维码,企业可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类别、大气污染物以及废水的排放规律和执行标准等信息清晰明了。

“排污许可证是企业的‘环保责任书’。”陈昊颖介绍,为了规范企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排污行为,控制污染物排放,永新县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核发管理工作,推动了企业环保体系的逐步完善。

永新生态环境局坚持“审批与监管并重”原则,构建“服务+执法”双轮驱动模式,加强排污许可证证后管理,全面提升环境监管效能。“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对全县500多家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动态管理,保障污染治理设施与生产同步运行,防范和遏制环境污染,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陈昊颖说。

此外,永新生态环境局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升级生态环境监管监测装备,强化“人机协同”作战,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去年以来,全县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7件,处罚金额195万元,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如今,永新县正以环评审批为基点,全链条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向奔赴”。“下一步,将继续深化环评审批改革,以更高效的服务、更严格的监管守护绿水青山,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龙怡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