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自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美丽中国建设持续加强战略谋划与顶层设计,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深入研究,推动形成了“1+1+N”的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在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美丽省域、美丽城市、美丽河湖、美丽乡村、美丽海湾等领域进行了全面部署。全国各地因地制宜、积极创新,出台美丽中国建设意见或方案,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建设实践,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提供了丰富样本。
在面向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新征程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建议“建立美丽中国生态环境‘颜值’监测体系”,提出建立常规污染物浓度(如PM2.5、COD等)、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覆盖率变化率、湿地面积、自然岸线保有率等全面反映美丽中国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笔者认为,在美丽中国“颜值”监测基础上,建立美丽中国“颜值”核算体系也十分必要。
建立美丽中国“颜值”核算体系的必要性
建立美丽中国“颜值”核算体系,即着重从价值量方面对美丽经济、美丽环境、美丽生态、美丽文化、美丽制度等各领域的“内在美”“外在美”建设所取得的成效进行货币化衡量,这不但可以充分反映美丽中国建设的成本效益,充分展示美丽中国建设在经济建设中的贡献,消除当前美丽中国建设成效“难追踪、难对比”的痛点,也可为跟踪考核评估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提供重要支撑。而各级政府也可以依据美丽中国“颜值”核算结果,加强美丽中国建设成效研判分析,寻找建设中的不平衡点、突出短板并精准发力,进一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与绿色低碳转型。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针对美丽中国建设成效的“颜值”核算体系。传统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更多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总量与增长水平,可以理解为经济“颜值”。当前被广泛关注的“绿水青山”价值、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更多反映的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期内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物质产品与服务总价值,可以理解为生态“颜值”;绿色GDP核算等则更多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扣除经济活动带来的环境成本后的GDP,可以理解为环境“颜值”;绿色经济核算、绿色增长核算等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绿色经济贡献量,可以理解为绿色经济“颜值”。
总之,包含绿色增长价值、资源利用价值、环境改善价值、生态修复价值、人民幸福感价值等在内的美丽中国“颜值”核算理论体系、分类体系、边界范围界定、相关核算方法还比较缺乏,亟待加强美丽中国“颜值”核算体系研究。发布美丽中国“颜值”核算相关成果,不但有助于向公众宣传美丽中国建设的成效,提升人民群众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可以为美丽中国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推动建立美丽中国“颜值”核算体系的建议
为推动建立美丽中国“颜值”核算体系建设,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美丽中国“颜值”核算的组织领导。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美丽中国“颜值”核算,建议成立美丽中国“颜值”核算工作小组和研究专班,强化各部门协同配合,加强信息共享,形成国家统筹、部门协同、地方落实的工作合力,共同推动这项工作有序开展,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撑。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可加强对美丽中国“颜值”核算技术研发的指导,通过制定统一的核算标准和方法,确保核算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二是加快研究构建美丽中国“颜值”核算方法体系。充分借鉴绿色GDP核算、GEP核算、绿色增长核算等相关经验,紧扣美丽中国建设的内涵和主要指标,研究构建既体现美丽中国“外美、内丽”,也体现“各美其美”,同时考虑从实物量评估转向价值量核算,从经济“颜值”核算、环境“颜值”核算、生态“颜值”核算等转向美丽中国“颜值”核算的指标与相关方法。可分别从绿色增长价值、资源利用价值、环境改善价值、生态修复价值、人民福祉价值等方面,来构建多维度、可与传统经济建设GDP等进行对比的指标体系和核算方法。
三是全面夯实美丽中国“颜值”核算数据信息基础。加强对美丽中国“颜值”核算相关指标的监测、统计以及相关数据的标准化、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按照美丽中国“颜值”要素和区域类型,全面推进建立具有代表性、显示度的美丽中国“颜值”监测网络,加快建设美丽中国“颜值”智慧监测,特别是生态环境类“颜值”的监测指标体系;统筹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水利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与机构的监测观测网络资源,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高效集成多类监测数据;搭建多部门数据共享平台,推动核算基础数据互联互通,精准高效支撑与美丽中国建设相适应的“颜值”核算工作。
四是加快推进美丽中国“颜值”核算试点应用。加快开展美丽中国“颜值”核算应用试点,建议结合美丽中国先行区、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等“美丽系列”建设工作,选择典型区域、流域或城市开展美丽中国“颜值”核算试点,考虑将核算结果纳入试点地区政府相关的申报、评估等工作,或将核算结果作为试点地区资金分配、对接金融支持的重要依据,在试点工作中不断完善美丽中国“颜值”核算工作,从而进一步推动美丽中国“颜值”核算相关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