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厦门市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召开经验总结及转段工作部署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梳理工作经验成效,分析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市场变化情况,明确专项整治转入部门联合常态化监管阶段的工作思路。
“专项整治行动不是一阵风,不能一结束就偃旗息鼓,要建立部门联合常态化监管机制。”厦门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潘飞舟要求,要防范违法行为反弹,要在各部门联合监管“常态”和“长效”上下功夫。工作专班成员单位市场监督管理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相关负责人纷纷表示,要结合专项整治典型案例形成的经验成果,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继续合力精准打击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违法行为。
“5个月来,厦门市重拳打击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违法行为,形成有力震慑,市场秩序日趋规范,服务质量稳步提升,行业生态逐步回归理性,检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属性得到保障。”工作专班协调联系人、厦门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直属大队一级主任科员李频介绍,工作专班完成对全市30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37家M站全覆盖排查整治,共发现11家排放检验机构、12家M站存在问题。根据工作专班职责分工,生态环境部门处罚排放检验机构7家、立案调查3家,市场监管部门处罚1家,其中1家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已移送公安部门立案侦查,市场监管部门拟依法取消该机构CMA资质。交通运输部门处罚M站2家、暂停采信维修机构尾气检测排放不合格车辆维修数据1家、责令整改9家。
图为专项整治行动期间潘飞舟(左三)带队帮扶某企业现场。受访者供图
据悉,厦门市机动车月检测量从2024年9月的34560车(次)上升至12月的45208车(次),提升了30个百分点。尾气超标维修车辆月数量从2024年9月的705辆上升至12月的1141辆,提升了60个百分点。低价恶性竞争得到有效遏制,检验机构经营理念从低价引流向优质服务转变。工作专班适时召开阶段性工作推进会,自2024年12月以来,共巡查11家次、检验过程数据近2.53万条;现场核查疑似线索6条,抽检抽测检测线13条,暂未发现虚假检测、替车替检、使用作弊器等违法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市注重加大帮扶指导力度,生态环境部门重视利用福建省机动车污染防治监管平台开展非现场执法,发现可疑线索后再及时到现场开展核查,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沟通协调,邀请专家协助解决了部分检测机构现有检测设备不支持读取机动车VIN码的问题。组织开展操作培训和普法宣传,引导排放检验机构开展自查自改。进行现场督导帮扶,解决了《内审检查表》无分类号、授权签字不规范、不合格车辆维修记录不全等66个问题。
图为专项整治行动期间生态环境部门调阅机动车污染防治监控平台数据现场。受访者供图
李频介绍,下一步,厦门将建立健全部门联合常态化长效监管机制。努力在整改问题“点”上着力,对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逐项拉单销号,确保问题归零;在信息共享“线”上延伸,积极协调省级监管部门出台有关推进检验机构检测线尾气分析仪数据显示界面摄像头安装的政策指引,打通各部门平台共享链路;在联合监管“面”上突破,突出非现场监管手段,形成非现场监管线上巡查、记录报送、线索研判、案件查办等规范。